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张发奎口述自传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5401218
  • 作      者:
    张发奎口述
  • 出 版 社 :
    当代中国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编辑推荐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手稿与珍本图书馆独家提供,中国大陆首次公开出版。
    北伐名将、抗日将领、国民党上次讲述:亲历的北伐、抗日、内战、国民党高层决策内幕,蒋介石与国民党高级将领的恩恩怨怨。
展开
作者简介
    张发奎,国民党陆军二级上将,曾任国民党陆军总司令。北伐战争中担任被誉为“铁军”的第四军第十二师师长、军长。
    蒋介石称张发奎是模范军人,劝张不要搞政治,集中精力于军事任务,前途无量。曾经是汪精卫的信徒,称“只要追随汪精卫,就不会迷失方向”。
    在张发奎的部属中可以列出一批中共名将:叶挺、贺龙、叶剑英、林彪、张云逸、周士第……
展开
内容介绍
    张发奎是国民党陆军二级上将,曾任国民党陆军总司令。北伐战争中担任被誉为“铁军”的第四军第十二师师长、军长。抗战时,率部参加了淞沪会战与武汉会战,指挥了桂柳会战及反攻广州之役。
    《张发奎口述自传:国民党陆军总司令回忆录》是张发奎晚年向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学者口述的自传,因涉及大量敏感人事隐秘,他要求部分章节内容须在自己身后才可发表。传中不仅缕述了张发奎与蒋介石的复杂关系及不同时期张发奎对蒋介石的看法和评论,更道出了国民党内的种种秘密,比较了他跟中国共两党及人物的品格,词锋极为犀利。他对蒋介石、宋美龄、宋子文、白崇禧、汪精卫等的批评,都直言不讳。
    《张发奎口述自传:国民党陆军总司令回忆录》访谈者以张发奎私人日记、电报、信函、公文为线索,按年代询问张发奎在每个历史事件中的亲身感受与目击真相,且与有关军政人物的访谈记录、历史文献核对考证;译者为书中涉及的风云人物加注了简历,配印了100多幅珍贵照片、作战地图、战斗序列表等。因此,《张发奎口述自传:国民党陆军总司令回忆录》史料价值弥足珍贵,堪称20世纪中国历史的缩影,也是一部具体而微的北伐、抗日、国共战争史。
展开
精彩书摘
    我常常去湛江,在那儿我见到陈学谈——当地类似杜月笙的江湖老大,人人叫他“大老爷”。那些日子发生了不少奇怪的事。陈济棠的十一师与我的十二师奉命进攻海南,但我们没有足够的渡海船舶,只能先渡一个师,第四军军部命令陈济棠先渡。由于我师刚刚成立,理应陈济棠先行,但他不肯。我们在第四军军部开会,军长李济深要我先渡。我提出条件:谁先登陆海口就颁三千大洋奖金,李济深同意了。现在回想起来,接受任务时要先开出奖金条款,这当然很不合理。
    情报工作方面,当我师接到进击海南的指令后,师部参谋处就在广州湾设立了情报机构,它派遣商人或农民去海南侦察敌情。有时是由我师情报人员训练他们。有时我们派遣参谋人员去收集情报,但次数很少,因为军人很容易被识破——军帽的帽檐会在军人的额头留下深刻的印痕,容易因此泄密,导致穿帮。我军抓到了可疑人员,都是用这一办法来识别是否奸细的。另一原因是我们只能派遣战斗地点的本地人,而参谋人员中难以寻找这类人士。
    我们从不同来源获取情报。例如,海南岛西部儋县人王鸿饶同意归附我们,他向我们报告了守军驻地情况。情报费用是由一个特别基金支付的,师部参谋处处长向我报销所需经费,我便从经理处调款,然后向上级呈报核销。
    拟订作战计划时,第四军军部决定进击海南岛的战略原则:十二师先发起攻击,军部指挥十一师跟进。按照这些原则,我决定如何完成任务。
    我的参谋长指导参谋处拟订作战草案,描绘出不同的行动步骤以及可能遭遇的问题。计划草拟完竣,我就召集会议。参谋长和作战处处长,参与计划的参谋人员以及各团长,甚至驻地不远的团级参谋主任都要出席,保罗当然要到。我先要求他们对作战草案提出意见,我会听取不同意见,但最后决定权在于我。有些师长从来不召开作战会议,而只是咨询他们的参谋长。
    参谋处长在拟订作战计划时不需要咨询经理处的意见。在作战会议上,我会向经理处以及其他部门军官征求意见。作出决定后,我就命令经理处作出准备,经理处长向第四军军部领取必要的军火与其他军需物资。他几乎是有求必应,否则我会出面力争。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早年岁月(1896年至1920年5月)
第二章 粤军(1920年5月至10月)
第三章 在广东的军伍生涯(1920年11月至1925年6月)
第四章 军队整编:第十二师(1925年6月至1926年6月)
第五章 北伐中的“铁军”(1926年6月至1927年4月)
第六章 第二次北伐与南昌暴动(1927年4月至8月)
第七章 广州政变与广州暴动;隐退(1927年8月至1929年初)
第八章 从镇压到合作:同桂系的关系(1929年初至1931年5月)
第九章 政治与旅行(1931年5月至1936年初)
第十章 闽赣浙皖边区与苏浙边区(1936年初至1937年7月)
第十一章 淞沪会战与武汉会战(1937年7月至1938年)
第十二章 第四战区(上)(1938年冬至1939年9月)
第十三章 第四战区(下)(1939年10月至1944年春)
第十四章 四战区与越南(1940年至1944年)
第十五章 桂柳会战(1944年春至12月)
第十六章 准备反攻(1944年12月至1945年8月)
第十七章 接收广东(1945年8月中旬至1945年底)
第十八章 广州行营(1946年至1947年)
第十九章 内战失利(1947年11月至1950年)
第二十章 创建第三势力的努力以及类似的牵连(1950年至1962年)
第二十一章 在香港的日子(1949年6月以后)
译注参考书目
译注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