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序
前言
第一章 剧变时代的人文大师
一、剧变的时代
1.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
2.西方文化的冲击和影响
3.新时代的呼唤
二、卓越的人文大师
1.人文大师应时而生
2.学术自觉与创新精神
3.思想革命
4.品德和人格
三、奠基性的人文成就
1.史学与考古
2.语言与文学
3.哲学与逻辑
4.关键在于创新方法
第二章 梁启超:启蒙大师
一、梁启超的人格成长和卓越成就
1.在政坛和学界之间
2.百科全书式的学者
3.“新史学”及历史地理研究
4.“新文学”理论与实践
5.构造新哲学
二、梁启超的理念创新
1.思维活跃,鼓励创造
2.以学术为本,推崇自由
3.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
4.构筑新文化
三、梁启超的方法创新
1.除旧布新,中学西学相互发明
2.治史以求新为本
3.专题研究方法
4.系统综合方法
5.学风与学术规范
第三章 王国维:国学巨擘
一、王国维的人格成长和卓越成就
1.“独学”与“绝学”
2.中国现代学术奠基人
3.西方哲学,美学美育
4.诗词文学与戏曲史研究
5.古史新证,甲骨文研究
二、王国维的理念创新
1.独立精神,自由思想
2.学术“三无”,开辟新风
3.重视哲学的指导
4.结束旧学,开创新学
三、王国维的方法创新
1.“三目”研究方法
2.科学方法与人文方法结合
3.通方知类
4.治学三境界
第四章 胡适:知识界领袖
一、胡适的人格成长和卓越成就
1.一生“扮演双重角色”
2.开辟学术新风气
3.新文化运动的领袖
4.中国哲学和佛教研究
5.文化与文化史研究
二、胡适的理念创新
1.积极的怀疑精神
2.“破旧”与“立新”
3.整理国故,输入学理
4.学术救国,倡导自由主义
5.开放心态,再造文明
三、胡适的方法创新
1.“引西入中”的方法
2.科学主义的方法
3.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
4.历史、系统、比较的方法
5.治学的材料与工具
6.博学与专精
第五章 傅斯年:学界帅才
一、傅斯年的人格成长和卓越成就
1.大气磅礴的一生
2.学林霸才
3.书生报国
4.史学新领域的开拓
二、傅斯年的理念创新
1.学术观的演变
2.学术思想的基础
3.对传统思想和社会的批判
4.教育思想
三、傅斯年的方法创新
1.动手动脚找材料
2.历史主义的观点和方法
3.实事求是的科学方法
4.建设“科学的东方学”
5.集团研究方法:主持历史语言研究所
第六章 陈寅恪:一代宗师
一、陈寅恪的人格成长和卓越成就
1.读书不肯为人忙
2.中国文化的托命人
3.史学研究
4.文学史研究
二、陈寅恪的思维创新
1.自由思想,独立精神
2.视学术文化为生命
3.中西结合,相互比较
4.除旧开新,示以轨则
三、陈寅恪的方法创新
1.博考慎取
2.比照参析
3.诗史互证
4.通解通识
第七章 李济:中国考古第一人
一、李济的人格成长和卓越成就
1.人类学派的考古学家
2.卓越贡献,启人反思
3.考古和历史研究
4.对人类文化的研究
二、李济的理念创新
l_学术独立,心态开放
2.历史的观念和文明的过程
3.“发掘”和“提炼”
4.史学家追求的境界
三、李济的方法创新
1.问题、工具、证据
2.历史学和考古学方法
3.文化人类学和民族学方法
4.采用自然科学的成果和态度
5.系统、比较、融合
第八章 赵元任:人文智者
一、赵元任的人格成长和卓越成就
1.幸运的人生际遇
2.文艺复兴式的智者
3.中国现代语言学研究
4.音乐创作及其理论
二、赵元任的理念创新
1.融汇中西文化
2.注重理论指导
3.以兴趣为基础,视野开阔
4.拓展知识,寻求方向
三、赵元任的方法创新
1.博学通类,跨学科方法
2.方言调查方法
3.实验方法
4.标准与规范
第九章 金岳霖:逻辑哲学宗师
一、金岳霖的人格成长和卓越成就
1.简单生活和复杂境遇
2.独创体系,得失之间
3.本体论和知识论研究
4.在逻辑学方面的贡献
二、金岳霖的理念创新
1.明晰的思想
2.元学的态度,以道观之
3.得自所与,还治所与
4.文化观念及其影响
5.实践观
6.融合西方哲学与中国哲学
三、金岳霖的方法创新
1.追求原创与“变动”
2.彻底的怀疑与深刻的批判
3.注重逻辑方法和工具
4.科学方法论:“事”与“理”
5.理性化和技术化
第十章 冯友兰:“新理学”导师
一、冯友兰的人格成长和卓越成就
1.极高明而道中庸
2.可超而不可越
3.人生哲学和伦理思想
4.创立“新理学”体系
5.中国哲学史研究
二、冯友兰的理念创新
1.哲学觉解:“思”
2.知性思维,转识成智
3.西方哲学与中国哲学相结合
4.开放进取的思想方法
三、冯友兰的方法创新
1.“释古”、“释义”
2.“正”、“负”方法
3.抽象继承法
4.文化比较的方法
5.“照着讲”与“接着讲”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