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逵出身名门,是西汉名臣贾谊的九世孙,可以说是书香门第。贾逵的曾祖父贾光,在汉宣帝时任常山太守,并从洛阳徙居扶风平陵(今陕西咸阳西北)。贾逵的父亲贾徽拜西汉末年著名学者刘歆为师,学习《左氏春秋》,兼习《国语》和《周官》,又师从涂恽学习《古文尚书》,随谢曼卿学《毛诗》,曾撰有《左氏条例》二十一篇,是汉末著名的古文经学家之一,可惜英年早逝,撇下妻子和一对儿女艰难度日。所以,仅从物质条件上看,贾逵与穷人并没有区别。
贾逵的姐姐原本嫁给了韩瑶,但在贾逵4岁时却因结婚多年仍没有生孩子被丈夫休回娘家。这是贾逵家的悲剧,却是贾逵的幸运。姐姐回娘家后因守贞节和知书达理而被乡亲们称道。在悉心照料年幼的弟弟之余,姐姐也不忘将书上的种种故事讲给他听。没想到只过了一年,聪慧好学的贾逵就把姐姐讲过的故事全都记住了。有一天,贾逵又缠着姐姐讲故事,但是,姐姐实在没有什么新故事了。就在此时,邻居家突然传来琅琅的读书声,姐姐就抱着小贾逵来到院子里,没想到他听到读书声顿时安静下来。从此,姐姐每天都抱着贾逵隔着篱笆墙听别人读书,图的就是哄他不哭。贾逵10岁时,有一天突然主动要给姐姐背诵“五经”。“五经”是汉代对先秦重要学术典籍的统称,包括《诗经》《尚书》《礼记》《春秋》和《周易》。这五部著作都是上古学术的精要之作,在当时是极深奥的学问。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五经”之学立为官方经学,“五经”更被当时学者所推崇。姐姐非常惊讶地问贾逵:“咱们家穷,从没有教书先生进过家门,你怎么知道这些古书而且又能背诵得一句不漏呢?”贾逵说:“姐姐经常抱我听邻家孩子读书,我喜爱邻家孩子所背的诗书,所以一句不漏地都记住了。”真可谓穷人家的孩子早懂事。姐姐笑了笑说:“能背下诗书固然可贵,但是学习知识更重要的还在于融会贯通、心有所得,你可千万不要做两脚书橱啊!”姐姐随口一语,却让贾逵铭记于心。于是,他剥下院中桑树的皮当纸来写字,或者把字写在门扇上、屏风上,这样边念边记边思考。一年工夫,经书里的文字、思想他便大致通晓了。在贾逵家所住的街巷里,人们每每看到他孜孜好学的身影,无不感叹他读书刻苦。功夫不负有心人,20岁时贾逵就成为有名的硕学通儒,对“五经”及《左传》都颇有研究。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贾逵既善学又善思。他当时热衷的经学属于古文经学。古文经学是与今文经学并立的另一大经学系统。“五经”在秦始皇焚书坑儒之后已经无处寻觅,刘邦建立西汉后,儒生便靠记忆用汉代通行的隶书重新记写了经文。过了一段时间,被儒生私藏的经书又相继被人从墙壁的夹缝里或其他隐蔽的地方发现。这些新发现的经书是用先秦籀文写成的,于是被称为古文经,而之前儒生记写的经书则被称为今文经。古文经与今文经不仅文字不同,甚至思想和内容也有所差异。有的学者认为古文经是汉人伪造的,仍然研究今文经,于是形成今文经学:也有很多学者认为古文经才是儒家流传下来的真藏,纷纷加以研究,于是形成古文经学。贾逵所学虽然是古文经学,但他不同于当时一般儒生,并不拘泥于一家之说,他对今文经学并不排斥,而是以古文经学为基础,融今文经学于一体。
……
展开
——著名文化学者肖云儒
★当读到这些人物时,当与这些人物四目相对时,我相信每个人都会由衷而生发出一分自豪感——作为一个陕西人的自豪感!都会在瞬间产生一种“见贤思齐”的想法。
——著名作家高建群
★向古见贤思齐,向今教化育人。
——著名作家叶广芩
★撷取陕西精英们的精髓,传递三秦文化的薪火。
——著名学者黄留珠
★为陕西精英们的高尚与豁达所震撼,为陕西精英们的执著与创造而感动。
——军队知名教授侯宝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