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无疆草根有力
一年一度,致敬在延续,这是一种生生不息的力量,来自我们身边的草根英雄。他们普普通通,遍布天南海北,却有平凡中不平凡的人格魅力。
一年一度,致敬在延续,这是一个新兴时代的见证,因为网络正深刻地改变我们的生活。“最美妈妈”“火把女孩”“守墓老兵”“拐杖老师”“白菜爸爸”……网民们赋予这些可亲可敬的人各种好记好玩的标签,并用自己的方式一一把他们顶起。
一年一度,致敬在延续,这是一份怀抱光荣与梦想的责任,当“中国网事·感动2011”年度网络人物评选的聚光灯再次为这些草根英雄亮起,我们知道,网络将世界缩小,也将我们的共鸣放大。
草根英雄承载着全社会普遍认同的善良、坚韧、自强、担当、信义,群星闪耀辉映着历史长河中深深扎根民间的“内心道德力量”。舞台璀璨见证了千千万万个草根推动历史进程的动人轨迹。
草根有力。构筑全社会最坚固的基石
的士司机、乡村医生、退伍老兵、大学宿管阿姨、收入微薄的重庆“棒棒”、勤工俭学的大学生、在荒山野岭中行走的地质勘测队员……他们是我们身边的普通人,三百六十行,做着再平凡不过的工作,过着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生活,有快乐,也有烦恼。
举车救人、卖猪肉做慈善、独自抚养妹妹长大成人、凭借拐杖坚持三尺讲台、用拼凑的“架子鼓”演奏音乐、在孩子从10楼坠落的一刹那伸出手臂……无论是瞬间的选择还是多年的坚持,无论是本能的举动还是习得的结果,他们用实实在在的行动诠释了人性的力量,关于悲悯、善良、坚强,还有梦想……
“最美女孩”“修桥大爷”“病前孝女”“送粥奶奶”“彪悍抢修哥”……一批又一批草根英雄出现在我们面前,他们的事迹未必轰轰烈烈,他们的作为可能微乎其微,但他们点点滴滴的付出昭示了一种真实的维度,告诉我们:总有一些东西值得持守,总有一些美好值得追求,而平凡世界的你和我都可以做到。
这就是我们的草根,在中国社会急剧转型时期,在道德观念遭遇冲击的情况下,他们的所作所为构筑了全社会最坚固的基石。
当“老人跌倒了要不要去扶”等议题在人们内心纠结时,身材瘦小、目不识丁的陈贤妹毫不犹豫地抱起被车碾压的小悦悦。阿婆的逻辑很简单——“管不了那么多”“总要有人去帮助”。对此,新华网网友石述思认为:“像陈阿婆这样的人出现得多了,一定会唤醒大家内心为民的良知,去勇敢地帮助别人,而不担心被讹诈、而不担心自己个人利益受到损失。”
当“金钱至上”“信义是否渐成稀缺品”等论调引发大家思考时,重庆“棒棒”郑定祥在寒风大雪中苦苦寻找雇主五天,身着单衣,冻得发抖,却从未动过袋子里的棉服;而为了60多年前对战友的一句承诺,86岁的欧兴田放弃天伦之乐,拖着病弱之躯,自带干粮,两年内四上北京、走访六省,为重建淮北西大门抗日烈士陵园四处奔走,并坚持为2400多位牺牲的战友守墓30年。
当越来越多人倾向于把城市与冷漠、戒备相联系时,64岁的陈杏娣在春运时节每天5点钟出门,把热气腾腾的白米粥和姜汤送到排队买票的外来务工者手上。在她的影响下,十几位社区工作人员、一批放寒假的小学生,甚至连台湾籍志愿者都加入到“送粥奶奶”的队伍中。网友“小萱萱”认为,一位花甲老人以她的身体力行,给予他人帮助和温暖,这种温暖还唤起了大家心底的善意,号召到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她的队伍。在“各人自扫门前雪”的社会环境下,陈奶奶这些看似“鸡毛蒜皮”的小事,却彰显着人性的光辉,传递着人间的大爱。网友“囧囧毛”说:我们无法改变世间的苦难,但可以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付出微小的爱。即使只是微小的爱,也是有价值的。
此次,“中国网事·感动2011”年度网络人物评选活动历时一年,先后进行了4次季度评选,60位(组)在网民中具有较大影响力的草根人物成为年度候选人,他们的背后是庞大的草根群体。
正如网友“乐水山翁”所说:看了“中国网事·感动2011”年度网络人物候选人的简要事迹,我想给每个人都投上一票。他们都是平凡的小人物,有的是老人、残疾人或几岁、十几岁的孩子,可他们的所作所为,无不体现出人性之善、大爱之美、道德之光。面对他们,大家的心灵都会得到净化和升华。感谢网络,让这么多“草根”成为英雄。
网络无疆。释放微时代最强大的能量
随着一条“老成渝路暴走7天6夜,只为到重庆找份工作”的微博被广泛转发,原本一文不名的四川资阳小伙子荆卫权被冠以“暴走哥”之名,进入无数网友视线。
浙江一位干部记录地勘队员生活的微博。受到成千上万“粉丝”追捧,地勘员这个市场经济大潮中的“冷门群体”瞬间成为“网络红人”。
“给力啊!”“帅爆了!”……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横县14岁少年刘家鑫用铁锅、油漆桶、塑料桶等废旧材料拼凑出“架子鼓”演奏音乐的视频短短两月引来近百万网友追捧。
微博、网贴、网络视频……网络时代全民性、多元化的传播方式让更多的草根英雄从庞大的群体中脱颖而出,他们可以是“拾道德之荒”陈贤妹这样不会讲普通话的阿婆,可以是“愚公支书”王光国这样平时不上网的基层干部,也可以是6岁“养家男人”赵帅这样尚未接触电脑的农村小孩子,所有这些都不妨碍他们成为网友关注的焦点,不妨碍他们成为网友们“顶起”“致敬”的英雄。
而网络带来的不仅有“围观”,还有现实的改变。面对重庆有关方面和广大网友在两天内提供的30多份工作和莫大鼓励,荆卫权说:“重庆真好,网络有大爱,这是我人生中感受到的最大一次温暖……”
网络日益显示出巨大的威力,一些草根人物也善于借助网络力量,在网上网下传递“爱的能量”——
80后姑娘周晓娟利用甘肃省血液中心搞献血者联谊活动的机会,收集有相同血型的献血者的OO号,创建了“熊猫之家”00群,利用网络来为大家服务。
“最美志愿者”王晰昧放弃都市“金领”待遇来到帕米尔高原支教,她通过微博请网友“转发捐助信息”,短时间内得到网友热烈响应。牙膏、铅笔、棉衣、复印机、电脑……来自四面八方的物资解决了孩子们的燃眉之急。
6年来,以网为媒募集善款80多万元、为460多名贫困生铺平求知路的“英子姐姐”刘发英说:“网络是虚拟的,但网络的网民力量却是真实的。”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