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清代人物三十题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807619147
  • 作      者:
    冯尔康著
  • 出 版 社 :
    岳麓书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编辑推荐
  著名清史学家冯尔康先生数十年来撰写的清代人物文章的合集,《清代人物三十题》分为帝王、大臣、文士、妇女四编,文笔流畅,分析精辟,是了解清代历史的一把钥匙。
展开
作者简介
  冯尔康,男,1934年4月生于江苏仪征,1948年起先后就读于北京二中、十一中,1955年进入南开大学历史系学习,1959年毕业后留校认助教,旋转为中国古代史研究生,毕业后,历任讲师、副教授、教授,迄与今。教学上讲授中国古代史、明清史、中国社会史方向的课程,并指导研究生、博士生学习。教学的同时,从事史学研究,撰著《雍正传》、《清史史料学》,并与友人合作撰写、编辑学术书籍,共30余种,另撰述文章150篇。兼任中国史学会会长、中国谱牒学会副会长、中国炎黄文化研究会理事。
展开
内容介绍
  《清代人物三十题》为著名清史、社会史专家,南开大学荣誉教授冯尔康先生数十年来所撰论述清代人物文章的合集。全书共37万字,并配以插图53幅,图文并茂。书中论述清代人物分为四类:一是皇帝,有康熙帝、雍正帝、乾隆帝、道光帝、咸丰帝;二是名臣,有施琅、徐元梦、田文镜、鄂尔泰、阮元;三是文人,有傅山、黄宗羲、曹雪芹、黄卬、许思湄、朱次琦、吴汝纶、章太炎;四是女性,有袁氏三妹等。
展开
精彩书摘
  在男性为主的社会,丈夫死亡,可能会招致家庭的毁灭,是否能免除这一厄运,在很大程度上要看妻子的态度:殉夫而死?抑或再婚而去?还是留下来养老抚孤?许多寡妇选择了后一条道路。
  诗歌理论家张惠言(1761—1802)的祖母白氏在丈夫去世时,有幼小的三男二女待哺,她的公爹说我老了,这些孩子全靠你了。她说我不敢自尽,扔下子女。第二年,公公临终又说,我将死了,小孩们与你相依为命,你存一日,他们活一天,但是家里穷,不知道你们怎么活!白氏说,请放心,我们母子女生死在一起。其时最大的儿子十一岁,大女儿也只有十二三。她领着女儿纺织,让三个男孩读书,别人说你的儿子能不能读得成,读成了又要到哪一年,不如让他们学种田,解决眼前的难处。她却说,自我公公这辈起,上数五世文儒,不能到我这断了家风。终于将儿子培养成儒生,到她的第三代家业兴起了。
  山东潍县李氏,儿子刚过周岁,丈夫死去,公婆不明她的志向,遂询问她:你很不幸,但是我们都老了,孩子又这么小,你打算怎么办呢?她回答说,我早考虑好了,若不是公婆年老和子幼,我就寻死了;我一定和你们一起生活,请二老放心。公爹卖浆,听到敲梆子声,她赶紧迎出去,把担子挑回家,平时抱着儿子埋头做活,从不说闲话。以后为公婆送丧,替儿子娶妇生孙。她不舍弃舅姑,维持了家庭,清除了公婆的担心。
  安徽合肥蔡吴氏与上述李氏有类似的经历,她21岁守寡时儿子才周岁,不久殇逝,她为了侍奉婆母而活下来,以子妇代行子职,她作有自叙辞,兹节录于后:“十六归君子,同心祀先祖。归时舅已殁,姑老谁为主?嗟嗟夫质弱,终朝抱疾处。……儿生甫一载,忽然夫命殂。姑妇并时啼,眷属群相抚。死者不复生,弱息堪承父。那知天夺儿,骨肉又归土。姑只有哭时,我岂无死所!还念朽姑存,我死谁为哺?隐痛敛深闺,衰颜愿长护。奇灾偏遇火,焦烂姑肌肤。和血以丸药,年余仍如故。灾退宜多寿,云何复病殂!送姑归黄泉,夫缺我今补。”正是吴氏的媳代子职,蔡家才得以保存下来,并立嗣传家。
  直隶献县人张守仁寡妻梁氏,照顾老人,还受虐待,却心甘情愿。梁氏夫死,家有祖姑,老、瘫、盲集于一身,脾气暴躁,动辄大骂孙媳妇,抓破她的脸,家里穷,靠梁氏做佣工维生,有人劝她再婚,梁氏说:“我今日嫁,明日祖姑饥且死,义不忍。”本来就穷苦,家人间再缺少温暖,日子更加难熬,然而梁氏可怜老病的祖姑,足见其心地仁慈,胸怀宽大。
  以著作《佐治药言》传名的汪辉祖(1731—1807)的寡母王氏、徐氏,遇到另一种困难,即族人想把她们撵走。汪辉祖年幼,其叔不肖,赌博,把汪辉祖绑架,索钱还赌账,又唆使汪辉祖祖母离去,王氏、徐氏卖田产和嫁衣营葬丈夫,孝敬婆母,应付族人的迫害,也不离开家乡躲避,同时严格教育儿子,因为贫困,常常省下口食尽儿子吃。迨到汪辉祖外出作刑名师爷,每次回来王氏、徐氏必问有没有死刑案子,曾否破人家产。当听说没有,就很高兴。她们将心比心,最怕造成他人的家破人亡的惨事。
  还有聘妻在未婚夫死后到夫家去,承担抚孤的重任。江都人杜思宽为幕宾,妻妾均亡,遗有二子二女。乃聘陈氏为继室,未婚,嘉庆十三年(1808)客死南昌。友人戴廷璋送其灵柩和子女回籍,这时陈氏正寄住在姐夫家,闻听未婚夫的事,要求姐姐允许她奔丧。姐姐不同意,说他家穷得家徒四壁,孩子又幼小,你去了如何生活?她说这正是我要去的理南,遂去杜家,料理丧事,安葬杜思宽及其父母妻妾,抚养其子女,杜思宽的幕主听到这样的义行,厚予赠送,陈氏才勉强糊口,又勤于纺织,补助生活,给两个儿子娶亲,出嫁长女,次女原由戴廷璋收养,所以四个子女都有了着落。这个家,若不是陈氏前去料理,必定是孩子流浪街头,亡散败落,不再成为家庭。
  有老有小,经济困窘,是家中主要男子丧失后的普遍情形,这时的寡妇、聘妻支撑家庭,不仅要克服贫穷带来的麻烦,还要同欺负孤儿寡母的社会恶势力作斗争,所以她们的生活是难上加难。坚定她们留下来持家的是仁爱和信义的观念,她们认为养老抚孤是理所当然的事情,是做子妇、母亲的责任,即一成为妻子,就是这家的人,就必须照管家庭。前述梁氏说的“义”,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婚姻契约,“义不忍”即不背约。因此丈夫死了,她们自觉地将维持家庭的责任承担起来。她们认为抛下老亲稚子,是不义的行为,不做这样的事。结果是她们成为顶梁柱,使家庭延续下去。
  ……
展开
目录
康熙帝的游猎与避暑山庄的建立
康熙帝与路易十四的帝王共性
康雍两朝殿试策问之题目与时政——兼述康雍二帝性格
清史疑案再断——雍正继位问题考实
释雍正帝的“为君难”印章
雍正帝自称“汉子”——解读一条史料
从历史长河看雍正帝地位
清世宗的《悦心集》与曹雪芹的“好了歌”
乾隆初政与乾隆帝性格
从召见臣工看道光帝、咸丰帝的理政与性格——以召见张集馨、段光清为例
清代帝王敬天的政治思想浅谈

施琅外海边防观念的提出与实践
三朝皇子师徐元梦
论“模范督抚”田文镜治豫
雍正朝重臣鄂尔泰
嘉道名臣阮元

傅山《霜红龛集》中的史论与政论
漫谈黄宗羲的工商“皆本”观
白晋的史学观——兼及17世纪中法史学思想的异同
曹雪芹与《红楼梦》
黄卬和他的《锡金识小录》
幕宾许思湄年谱——据〈秋水轩尺牍〉制作
朱次琦的为人与谱牒学研究
晚清学者吴汝纶的西医观——兼论文化反思的方法论
章太炎清史研究评议

“少守三从太认真,读书误尽一生春”——袁机评传
《楼居小草》的作者袁抒
女诗人袁棠
母与子
清代节烈女子的精神世界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