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贵在持之以恒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100092333
  • 作      者:
    李辉[等]编写
  • 出 版 社 :
    商务印书馆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编辑推荐
  人生需要阅历。而当你披览名人传记时,你就经历着不止一个人的,而是很多人的生活阅历。这样,在自己的生活经验之上又添加了别人的经验,从而能打破时空的局限,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如鱼得水、左右逢源。尤其重要的是,别人的生活经历对你很可能有着极大的启示呢!《中外杰出人物主题阅读丛书:贵在持之以恒》讲述十多位中外杰出人物不懈努力,持之以恒,取得成功的故事。每个成功人士在成功之前也是默默无闻的,但是使他们走向成功的是远大的志向、不懈的努力、坚毅的品性、过人的胆略和执着的勇气,这使他们熬过了人生的严冬,迎来了生命的春天。
展开
内容介绍
  《中外杰出人物主题阅读丛书:贵在持之以恒》讲述十多位中外杰出人物不懈努力,持之以恒,取 得成功的故事。每个成功人士在成功之前也是默默无闻的,但是使他们走 向成功的是远大的志向、不懈的努力、坚毅的品性、过人的胆略和执着的 勇气,这使他们熬过了人生的严冬,迎来了生命的春天。《中外杰出人物主题阅读丛书:贵在持之以恒》中涉及的人物,既有一般性的介绍,也截取一些精 彩的特写镜头,来勾画人物一生的轮廓及思想、成就。多数人物故事情节 生动、语言精练,有新思想、新观点,令人读来兴趣盎然,大都能留下完 整而深刻的印象。本书由李辉等编写。
展开
精彩书摘
  1879年3月14日,阿尔伯特·爱因斯坦(Albert Ei tein,1879~ 1955)生 于德国慕尼黑附近一个古老的乌尔姆小镇,他的双亲都是犹太人。出生一 年 后,父亲的工厂倒闭,只好举家迁到慕尼黑。在小学里,爱因斯坦除了喜欢空想外,并没有表现出什么特殊的才能。在中学,学校那种呆板机械的教学方式完全不合他的口味。死记硬背,枯 燥乏味,全然引不起他的兴趣。老师责备他“不守纪律,心不在焉,想入 非 非”。父亲到学校问训导主任,自己的儿子将来应该从事什么职业。这位 主 任直截了当地说:“做什么都没有关系。你的儿子将一事无成。” 爱因斯坦早就不满这种专横、强制的教育了,他独立的个性促使他很 早就开始了自己的知识探索。就在爱因斯坦四五岁的一天,父亲拿来一个小 罗盘给他玩。他发现,不管怎样转,那根细细的红 磁针一直指向北边。他感到从未有过的惊奇。他 想,一定有什么东西深深地隐藏在这件事物的后 面。这给爱因斯坦幼小的心灵留下了深刻而持久的 印象,唤起了他强烈的探索自然奥秘的好奇心。爱因斯坦进中学以后,有一天他的叔叔雅各布 给他谈起了数学,并在纸上画了一个直角三角形,写了一个公式,即斜边的平方等于两直角边平方的和,对他说:“这就是 大名 鼎鼎的毕达哥拉斯定理。你会证明吗?”这个事实并不是显而易见的,可 是 却是能证明的。人的思维能证明不是显而易见的事情,这是多么奇妙!那 么 量一量行不行呢?不行。1000次度量不能代替一次证明,一次证明却能代 替 1000次度量。这又是多么不可思议!爱因斯坦被迷住了,一连三个星期的苦苦思索,最后,居然被他证明 出来了。他第一次体验到了发现真理的快乐。在这以后,一位爱因斯坦家里的常客,来自俄国的大学生塔尔梅,送 给 爱因斯坦一本小书《欧几里得几何学》。爱因斯坦心醉神迷,竟一口气将 它 读完。欧几里得几何的清晰优美,数学证明的明晰性和毋庸置疑的可靠性,给他造成了一种强烈的印象。从12岁到16岁,爱因斯坦自学了高等数学,中学里的数学教师已经不 是 他的对手,常常被问得张口结舌。他还读了康德的著作。艰深的康德哲学 连 学哲学的大学生都难懂,可是这个13岁的中学生却津津有味地读着。物理 、化学、生物学和天文学,把一个秩序井然的世界展现在他的面前。当爱因 斯 坦的中学同学们还在死死啃着教条式的知识并为初等数学绞尽脑汁时,他 却 早已在高等数学的海洋里遨游了。1894年6月,面临破产的父亲将家和工厂搬到了意大利的米兰。几个月 之后,早已对德国教条式的教育深恶痛绝的爱因斯坦,毅然退学,也到了 米兰,与家人团聚。他怀着解放了的心情投入到意大利的怀抱。这里青山 绿 水,白云缭绕,让爱因斯坦感到心旷神怡。到意大利的最初几个月,他享 受 到了完全的自由。之后,爱因斯坦在瑞士的州立阿劳中学补习了一年。这里的老师教育 思 想开通、作风民主,他们不赞成用权威的棍棒和名利的诱饵当作教育的手 段,主张学生自我负责,老师的责任就是向学生展示知识和科学的魅力,点 燃他们好奇的火花,激起他们求知的欲望,让他们的智力自由地发展。1896 年秋天,爱因斯坦顺利地在阿劳中学拿到了毕业证书。10月29日,他被免 试 录取到联邦工业大学的教育系。P22-24 
展开
目录
导读
莱布尼茨——一个举世罕见的科学全才
天才起步
在巴黎的日子
定居汉诺威
科学全才
哲学思想
欧拉——一个被誉为“数学家中的英雄”的人
天才的成长
在圣彼得堡科学院
在柏林科学院
重返圣彼得堡
爱因斯坦——一个改变了“宇宙”的人
科学巨星在冉冉升起
叩响科学的大门
物理学史上的伟大革命
“掷骰子的上帝”
20世纪的牛顿
玻恩——晶格动力学之父、量子力学奠基人之一
求学生涯
物理学家
创立量子力学
侨居英国
回归祖国
贝采里乌斯——一个在化学上做出多方面贡献的人
一个不幸的“幸运儿”
立志献身于化学
走向世界
丰硕的成果
阿伦尼乌斯——一个创立“电离学说”的人
从孩提到勉强通过的博士
向权威挑战
走向辉煌
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科赫——一个被称为“杆菌之父”的微生物学家
快乐的少年时代
一个乡村医生与炭疽病
征服肺结核病
不断奋斗,不断成功
退而不休的医生
巴甫洛夫——一个被誉为“生理学无冕之王”的入
学生时代
“巴甫洛夫神经”
揭示消化生理的秘密
条件反射学说
“巴甫洛夫正在死亡”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
一个爱读善思的犹太少年
走上研究之路
对歇斯底里病症的研究
从自我分析到梦的解析
走向世界
李时珍——一个被称为‘‘医中之圣”的人
立志学医
采方问药
修订本草
誉满天下
洪堡——一个被时人尊为“科学之王’’的人
求学生涯
美洲考察
整理与研究
老骥伏枥
莱伊尔——一个被誉为“近代地质学之父”的人
跨入地质学大门
力排纷争
《地质学原理》
探求真理,至死方休
诺贝尔——一个生前身后都在促进科学发展的人
自学成才
牛刀初试
走向辉煌
遗嘱——为了和平,为了科学
布劳恩——一个被誉为“现代航天之父”的入
从求学到成材
新的火箭试验
探索外层空间之梦
阿波罗登月
梁启超——一个集神童、政治家、文化巨擘于一身的人
少年得志
投身维新运动
立宪与护国
献身文化事业
胡适——一个被称为“新文化运动领袖”的人
从“乡巴佬”到“新人物”
西乞医国术
新文化运动
书生大使
飘零的晚年
狄更斯——一个被誉为“时代的旗帜”的伟大小说家
悲苦童年
峰回路转
硕果累累
享誉世界
巨星陨落
陀思妥耶夫斯基——一个被称为“残酷的天才”的人
从少年到大学
初涉文学显才华
“死屋”十年
重返文坛
享誉世界
左拉——一代自然主义文学大师
凄苦的童年
与职业赛跑
构建宏伟的艺术大厦
反对专制,伸张正义
自然主义文学大师
莫泊桑——一个被誉为“短篇小说之王”的人
愉快的童年
十年磨一剑
横空出世
短篇小说之王
欧阳修——一个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及文学大家
孤贫力学,扬名文坛
宦海沉浮
文坛革新领袖
文学大家
苏轼——一个在诗、词、文、书、画多方面都能雄视百代的人
胸中万卷致尧舜
诗词文章累此身
心系百姓政绩显
百代文宗属一人
陆游——一个诗名可与苏轼并称的爱国诗人
“我生学语即耽书,万卷纵横眼欲枯”
“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
“忧民怀懔懔,谋己耻营营”
“诗到无人爱处工”
海顿——一个被誉为“交响乐和弦乐四重奏之父”的音乐大师
少年歌手
“海顿老爹”
一代宗师
罗丹——一个始终如一的雕塑大师
立志
磨砺
坚持
阿姆斯特朗——一个绝不轻言放弃的赛车手
少年铁人
纵横驰骋
征服癌症
重返艳阳下
环法大赛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