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原文化研究日益升温,专书、鸿文纷纷问世,充分展示了中原文化研究的实绩。在现有研究成果中,既有对中原文化内涵和外延的思考,又有对中原文化与周边文化关系的探讨,以及中原文化在当前中原经济区建设及社会发展中的意义等,层次之多、角度之新,可谓备矣!而在中原文化研究这一问题上,最难以回避的一个问题便是对“中原”的界定。如何界定“中原”的概念和内涵,将直接影响到对中原文化的认识。客观地说,从各个角度对中原文化进行研究的成果的确不少,但专门对“中原”这一概念进行辨析者却寥若晨星,多附带在相关研究中。综观现有研究成果,对于“中原”的讨论主要集中在“中原”概念的演进、广义“中原”、狭义“中原”以及文化中原等四个方面。
一、“中原”概念的演进
关于“中原”一词的定义及其内涵,《中文大辞典》共有三个义项:第一个为“原野,平原之中”;第二个指“黄河中下游之地,即河南与山东之西部、河北与山西之南部、陕西东部等地之称,对于边地及蛮夷而言”;第三个是“中国也,天下也”。但这三个义项属于并列关系,并不能让人看出其中的演进轨迹,而且其中义项亦有遗漏者。
正如有的学者提到的那样,欲论中原文化,则须先界定“中原”的地域概念及范围。陈飞先生在其《中原文化涵义概说》一文中运用了文字学的理论分析了“中”与“原”的含义,罗家湘先生也从甲骨文和金文切人,对“中”和“原”进行了释义,为“中原”的初期内涵找到了理论依据。如罗家湘先生的《“中原”述义》开宗明义云:
中原这两个字出现很早。殷墟甲骨文中有“中”字,西周金文中有“原”字。据古字形分析,“原”就是泉源丰沛、适合生存的地方;“中”字,本义为徽帜,“古时有大事,聚众于旷地,先建中焉,群众望见中而趋赴,群众来自四方,则建中之地为中央矣。然则中本徽帜,而其所立之地,恒为中央,遂引申为中央之义,因更引申为一切之中”。(唐兰:《殷墟文字记》)这个说法得到辞例的支持,甲骨刻辞多有“立中”之辞,立中就是建旗。由此可知,中即是位居中央、八方来汇的地方,是聚众谋议、定夺大事的地方。罗家湘先生的观点得到学界的普遍响应,如王星光先生在其《中原历史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研究》一书中即对此观点予以采引。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