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现代文人与上海文化场域:1927-1933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32144525
  • 作      者:
    高兴著
  • 出 版 社 :
    上海文艺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内容介绍
    都市空间对于中国社会和中国文学的现代化进程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上海曾经稳固地占据着中国现代文学版图的中心地位。研究上海的都市环境和社会体制对于文学生产和传播方式的影响固然意义重大,而上海的文化语境与文人话语实践的内在联系也同样值得重视。将文学的外部因素和内在形式的考察有机结合起来,着眼于“城”与“人”的关联与互动,从“城市”和“话语”的双重维度来探究上海都市空间的文学史意义,是本文的研究理路之所在。鉴于1927年和1933年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特殊性,高兴编著的《中国现代文人与上海文化场域》以1927—1933年为考察时段。
展开
目录

绪论
第一节  1933年的文学史意义
一、文学史论著中的描述
二、当事人的叙述和评价
三、结论
第二节  上海文化场域与文人的话语实践(1927—1933)
一、上海在文学史上的中心地位
二、双重维度:城市与话语
三、“场域”的理论视角
四、研究范围和“文人”辨义

第一章  瞭望三“都”:故都、首都与“魔都”
第一节  “故都”北平:厚重和沉重
一、没落和衰落:左翼文人、国民政府趋附文人眼中的
北京
二、感叹和奚落:海派文人远观北京的姿态
三、笃爱和自豪:自由主义文人(京派文人)的北京情怀
四、诚朴和庄重:开明文人对于北京的道德崇敬
第二节  “首都”南京:热闹和芜杂
一、气象蓬勃:国民政府的新都建设与文人的南京书写
二、美中不足:古城的市政缺陷与文人的评价分歧
三、形象参差:各类文人观察南京的不同视角
第三节  “魔都”上海:多种体验与双重书写
一、罪恶渊薮与子夜战场——左翼文人眼中的上海
二、低俗习气与活力空间:自由主义文人眼中的上海
三、诱惑陷阱与异域诗情:通俗文学作家、海派文人的上海书写
四、亲近与趋附:开明文人、“民族主义文学”鼓吹者的上海意识
五、无限风光在上海

第二章  上海都市空间的文人映像
第一节  “到底不如租界好”
一、上海区域概貌
二、场域歧义:文人与上海租界
第二节  场域分布:上海文人的活动区间
第三节  上海“场”“景”——文人的活动及体验
一、场景纹理——马路和汽车
二、“避难所”和“乐园”:公园、旅馆、舞场、咖啡店、影戏院

第三章  上海文人的资本(权力)争夺及话语运用
第一节  价值观的冲突与权力场的形成
一、留学背景对文人价值观的影响
二、上海文化权力场中的文人之争
第二节  文人权力话语的交锋
一、国民党文化控制的失效现象
二、各类文人话语交锋的思想根源及场域效应

第四章  公共与日常:上海文化场域的诗学风景
第一节  公共性与日常性:文化立场和文学体裁
一、上海城市文化的两种特质
二、各类文人对于诗歌和戏剧的评价
三、体裁上的“公共”与“日常”现象
第二节  社会舌语的日常性一以新文学中的“香烟”叙事为例
一、印象和认识:香烟广告与文人谈(抽)烟
二、“堕落”之讽喻:“香烟”叙事话语功能之一
三、“自由”之象征:“香烟”叙事话语功能之二
四、“深沉”之外化:“香烟”叙事话语功能之三
五、“故事”之媒介:“香烟”叙事话语功能之四
结语喧哗与阑珊
第一节  多元和开放:各类文人对话的诗学意义
第二节  聚合与碰撞:上海都市空间对文学生态的调适
第三节  文人何去:文学史片段引发的思考
附录
附录一:部分文人在沪住址概略(1930年前后)
附录二:1932年的上海地图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