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世纪末创办的上海老书场计有80多家,大多设在人民路、小东门、福州路、云南路、浙江南路、金陵东路、福建中路、广东路一带。
19世纪可以说是上海老书场鼎盛时期,创办的书场已有300多家,从最初的南市、黄浦一带延伸至南京路、静安、虹桥、浦东、杨浦、虹口等地区。
我友陆耀良老先生,沪上苏州评话大家。听他说旧闻,实在好白相,陆耀良回忆,旧时拜了先生学说书,先要跟着先生跑码头(现在叫走穴),先跟到无锡,那里书场大得热昏,在无锡足足听了3个月的书,之后又跟先生到娄塘、常熟等地……不久,他离开先生来到上海十里洋场,先到五马路品芳茶楼吃早茶,此处是评弹界人士汇集之地,俗称“茶会”,沪城大小书场的老板都来这里来请说书先生。两天后,有人介绍他到七浦路沿街的三星园小书场去试说《三国》。事后听客反映良好,消息传开,有许多小书场来请。几年中跑遍了申城几十处书场。1944年他在福建中路汇泉楼登台说书,得各方面好评。其间,老上海慈善机构残废养老堂会长朱启贞先生对他帮助很大,朱喜听他说书,曾慷慨解囊助他渡过困难,甚至还拉了一帮亲朋好友日日来听书为他捧场。有一年说《描金凤》的“描王”夏荷生生病,他应邀为夏先生救场7天,夏的包银上海最大,全捧给他,陆全部退还。陆耀良27岁那年,夏荷生把他介绍给东方书场陈杏春老板。在那里演出了3个月,后又被苏、锡、常等许多书场聘去说书,直到1951年再回上海。从前说书人,书说得好主要还是书要读得多,无论文史、戏曲、小说乃至天文地理、民俗民风都要精通,他把学到的知识融入到表演中,他曾汲取京剧演员马连良的表演风格,使何派《三国》细腻风趣的特色得以继承发扬。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