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西域文史论稿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11037734
  • 作      者:
    耿世民著
  • 出 版 社 :
    兰州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内容介绍
    《欧亚历史文化文库:西域文史论稿》古代内陆欧亚对于古代中外关系史的发展具有不同寻常的意义。古代中国与位于它东北、西北和北方,乃至西北次大陆的国家和地区的关系,无疑是古代中外关系史最主要的篇章,而只有通过研究内陆欧亚史,才能真正把握之。内陆欧亚历史文化研究既饶有学术趣味,也是加深睦邻关系,为改革开放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创造有利周边环境的需要,因而亦具有重要的现实政治意义。由此可见,我国深入开展内陆欧亚历史文化的研究责无旁贷。
展开
精彩书摘
    所谓罗布地方,就是横卧在古代罗布泊广大湖床的部分,是塔里木盆地最低的地方。该盆地的沙漠,也是以沙丘起伏为特色。在含盐分很多的荒地上,呈现着分散的台地群的地貌,取代了以前的盐碱沙漠。然而,当古代罗布泊面积大的时候,在这里的商业都市楼兰是繁荣的。这个都市北通焉耆和库尔勒诸绿洲,南通湖南面的米兰和媾羌,东有干线与敦煌相连接,形成了最古的西域北道。罗布地方,在塔里木盆地内又成为十字路口,而且是十字路的中枢。它不仅是东西交通的要冲,而且也是北方的游牧势力和南方的山岳势力交错的地点。对楼兰遗址的重要性,应从这样的大局出发深入认识。
    6.4文化的状况古代塔里木盆地,以这样一种姿态处于亚洲的十字路上:该盆地本身和它的外观并非一致,它不是一元的,同时从四方到达的力量也有差别,其达到的范围也各不相同,因此该盆地的文化是多元的。譬如,一般的提法是,以库车为中心的文化称北道文化,而以和田为中心的文化称南道文化。但是在南道的罗布地方的文化是特别的,北道的吐鲁番文化(高昌文化)也属不同的类型。另外喀什噶尔、莎车文化也似有不同,由于未进行调查,目前尚不能说什么。但是像北道的焉耆、库尔勒的文化,因为各有特色,所以研究者们的意见更加分歧了。
    然而,若寻求它们之间的共性,那就只能认为上述那些文化与帕米尔以西的文化关系更为密切。也就是说,塔里木盆地的地形虽然呈东面开阔西面被封锁的C字形,但在民族和文化上则恰好相反,与西方相近而与东方远。现在假定将印欧语诸族分布的东端比作V字形,并把V字横着重叠到表现地形的C字上,这个问题就可看得很清楚。的确,这个横放的V字,有如雅利安民族及其文化从西方打入亚洲民族及其文化圈的一个楔子。
    经过学者们多年的研究,现已知道塔里木盆地的古代居民使用印度系古代文字书写文献,其所用语言也属于印欧语系。但是,在南道和北道的居民之间有很大的差异。南道使用的语言为属于东伊兰语的于阗语,北道为在印欧语系中占特殊地位的龟兹语和焉耆语两种。于阗、龟兹、焉耆分指现在的和田、库车、焉耆各绿洲,这些名称是中国人根据于阗国、龟兹国、焉耆国的土语所记的原名。在一个盆地中语言上的这种差异,是与前述文化上的地方性差别一致的。但是应该指出,住在古代西域北道的居民,虽系印欧语民族,但他们的语言与伊朗和印度的不同,而明显地接近于欧洲的意大利一凯尔特语。这种情况表明,可能在远古时代,即目前还不能根据物质文化探知的古代,就有一支流动的、散布在亚洲内陆的印欧系民族流落到这片亚洲腹地的盆地中而成为孤儿,构成古代西域人的源流之一。但是另一方面,流行于南道的于阗语,也称东伊兰语,是伊朗人语言的近亲,这说明帕米尔诸山绝不是不可逾越的壁障,而恰恰暗示出它起到了连接东西方的媒介作用。和田特产的玉(软玉)发现于美索不达米亚的古代遗址中就是一个例证。同样,那种认为帕米尔至少到希腊化时期仍是西方世界之极限的看法,也很肤浅。帕米尔的山道,我们认为不论是在希腊化时期或其之前,都从来没有妨碍过东西两侧人们的来往通行。
    ……
展开
目录
1 我与维吾尔学
2 阿尔泰共同语与匈奴语
2.1 阿尔泰共同语
2.2 阿尔泰比较语言学研究
2.3 关于匈奴和匈人(Hun)及其语言问题

3 突厥汗国(552—745年)
3.1 突厥的起源
3.2 突厥汗国的形成和分裂
3.3 第二突厥汗国
3.4 突厥汗国的社会制度和文化

4 古代突厥文碑铭的发现和解读研究

5 丹麦学者汤姆森与古代突厥文字母解读

6 古代塔里木盆地文化述略
6.1 绿洲间的交流
6.2 与周围地区的关系
6.3 塔里木盆地的交通路
6.4 文化的状况
6.5 东西文化的接触
6.6 外来文化与土著居民
6.7 古代文化的衰落
6.8 西域探险和考古学

7 新疆古代民族语文的发现和研究
7.1 新疆古代民族语文的发现
7.2 新疆古代民族语文的研究

8 论对汉唐时期新疆塔里木盆地古代民族与语文的研究
8.1 吐火罗语(吐火罗学,Tucharology)
8.2 和田/于阗塞语(和田塞学,Khotan-Saka Studies)
8.3 开展古代西域语文学研究的意义
9 古代车师-焉耆、龟兹语——“吐火罗语”的发现与研究
9.1 资料
9.2 关于“吐火罗”名称
9.3 语言
9.4 简短的结语

10吐火罗人及其语言
11 古代和田塞语
12 古代新疆塔里木盆地民族和语言考
12.1 甲种吐火罗语的(自己)命名问题
12.2 TwYry:甲种吐火罗语别的(外部)称呼问题
12.3 关于Kucha(库车)一名
12.4 Kucanne iscake
12.5 谁是SAKA-RAJA(塞王)
12.6 结语
13 若干古代突厥语的考释
13.1 qid
13.2 alp
13.3 kiyeli

14 高昌回鹘王国
15 试论塔里木盆地民族的融合和近代维吾尔族的形成
15.1 回鹘西迁前塔里木盆地的一般情况
15.2 回鹘西迁后塔里木盆地民族的融合及现代维吾尔族的形成

16 中国吐鲁番、敦煌出土回鹘文献研究
16.1 历史背景
16.2 对回鹘文献的研究

17 唆里迷考
17.1 唆里迷一名的提出经过
17.2 前人对唆里迷一名的研究
17.3 唆里迷当在焉耆的佐证

18 中国近年来关于摩尼教的研究
18.1 新疆地区新的考古发现和对回鹘摩尼教、摩尼教文献的研究
18.2 内地新的摩尼教遗址和文物的发现
19 回鹘文摩尼教寺院文书初释
19.1 摩尼教及其传人回鹘地区
19.2 回鹘文摩尼教寺院文书的释读

20 一件吐鲁番出土摩尼教寺院被毁文书的研究
21 回鹘文主要文献及其研究情况
21.1 回鹘文的来源及其影响
21.2 回鹘文文献研究简况
21.3 现存主要回鹘文文献

22 维吾尔佛教文献
22.1 佛教及其基本教义
22.2 佛教在印度境外和新疆的传布
22.3 维吾尔(回鹘)佛教文献的发现和研究
22.4 回鹘文主要佛教文献

23 古代维吾尔语说唱文学《弥勒会见记》
24 回鹘文“大元肃州路也可达鲁花赤世袭之碑”译释
24.1 碑文的发现及其意义
24.2 碑文的释读

25 回鹘文《大白莲社经》残卷研究

26 回鹘文《八十华严》残经研究(续)
27 扬州景教碑研究
27.1 景教在突厥人中的传播
27.2 扬州景教碑的发现
27.3 扬州景教碑的释读
27.4 注释
28 喀喇汗王朝与喀什噶里的《突厥语词典》
29 察哈台语文献述略
29.1 15世纪
29.2 16世纪
29.3 17—18世纪
29.4 19世纪
30 试论维吾尔语书面语的发展
30.1 古代维吾尔语书面语的特点
30.2 西迁后中古维吾尔语书面语的特点
30.3 近代维吾尔语书面语的特点
30.4 结束语
31 现代维吾尔语及其研究
32 金帐汗国(哈萨克历史研究)
33 金帐汗国克普恰克哈萨克语文献研究(一)——《库曼语汇集》

34 金帐汗国克普恰克哈萨克语文献研究(二)——《乌古斯可汗传说》

35 金帐汗国克普恰克哈萨克语文献研究(三)——《爱情书》等
35.1 《爱情书》
35.2 《蔷薇园》
35.3 《天堂之路》
35.4 其他作品
35.5 金帐汗国的敕令

36 哈萨克族的语言和文字
37 试论中国哈萨克语方言的划分
38 哈萨克文化述略
39 维吾尔学大师葛玛丽(Annemarie von Gabain)教授逝世10周年
40 德国的吐鲁番学研究
41 法国的维吾尔学
耿世民教授简介及著作目录
主要参考书目录
索引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