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西北回族社会发展机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227051916
  • 作      者:
    王永亮编著
  • 出 版 社 :
    宁夏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作者简介
    王永亮(1958.05.18~),灵州回回。黄河出版传媒集团宁夏人民出版社副总编,编审。中央民族大学历史系77级本科,民族史学学士,宁夏党校2006级领导哲学专业研修生。
    少小移民(1964年),高中回乡知青(1975年),县(公社)宣传队演奏员,宁夏民委干部(1982年)。宁夏社科院回族伊斯兰教研究所助研(1984年)、副研、室主任、《回族研究》编辑部主任兼编委,中东所所长。宁夏人民出版社副编审(1998年)、编审(2001年)、编辑室主任。中国青联委员、宁夏青联常委,宁夏第八届人大代表,民进宁夏区委会常委,政协宁夏第七~八届常委兼民宗委副主任,中国回族学学会常务理事,宁夏回族研究会等学会秘书长。提倡清真食品产业、回族服饰创新、回族医药学。
    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课题1项,参加国家重点课题5项、自治区课题3项,发表论文200万字,独著3部,参著、合著10部。主要有:《西北回族社会发展机制》《西北地区回族史纲》《八风集》《宁夏回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民族常识问答》《中国回族伊斯兰宗教制度概论》《教育大辞典·民族卷》《中国各民族宗教与神话大辞典》《中国少数民族古籍集解》《中国民族》《清真食品认证管理贸易知识读本》等。成果获奖18次。
展开
内容介绍
    《西北回族社会发展机制》的最大特点是提出一些新思路,对西北回族社会的发展机制,进行了深层次的探讨,如族与教的关系(第5章),伊斯兰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第4章),读书与念经的关系(第8章)等,而这些正是西北回族社会发展机制中的重要问题。对困扰西北回族社会发展的因素,作者从自然环境、文化观念以及低弱的历史起点与人口和资源的矛盾等方面作了分析(第12章)。在最后一章《走向未来》中,作者指出转换观念、协调关系、完善制度、改造环境是西北回族社会发展的关键所在。这本学术力作颇具政论色彩,读此书不仅可了解到西北回族社会的方方面面,还能感受到作者的政治眼光,探索西北回族走向未来之路。
展开
精彩书摘
    回族是我国境内55个少数民族中人口较多的一个少数民族。据2000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的统计,回族人口总数为9816805人。次于中国的主体民族汉族(137386112人)和于壮族(16178811人)及满族(10682262人),而居中国人口数量的第四位。
    回族是我国境内分布最广的一个少数民族。俯视中国大地,从西向东望去,地处黄河流域的青海省(境内有回族人口753378人,2000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数,下同)、甘肃省(1184930人)、宁夏回族自治区(1862474人)、内蒙古自治区(209850人)、陕西省(139232人)、河南省(953531人)、河北省(542639人),以及黄河人海处的山东省(497597人),向西则延伸至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境内(839837人),这9个省、自治区共有回族人口6983468人,占全国回族总人口的71.11010,比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增加0.52个百分点。是中国回族的第一大分布地带。
    从中国东部南北向望去,自黄河下游的运河沿线向外延伸,北京市(235837人)、天津市(172357人)、安徽省(337521人)、江苏省(132582人、上海市(57514人)、云南省(643238人)、辽宁省(264407人)、吉林省(125620人)、黑龙江省(124003人)等9个省、直辖市,共有回族人口2093079人,占全国回族总人口的21.32%,比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减少1.05个百分点,是回族的又一大分布地带。
    回族人口的这种地理分布,呈现出不规则的“丁”字形特点。全国回族93%左右的人口,集中分布在这一“丁”字形分布线上。
    ……
展开
目录
再版前言
前言
第一章 导论
1.前人对回族的研究:资料辑录 始于明代的研究 1907年的新开端 “族”与“教”的困惑
2.科学理论指导的开端:延安的研究 20世纪50~60年代的突破 回族研究的春天
3.我们的尝试:研究视角 概念的划分 社会基本因素论 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历史文化之谜
1.人口、族称之谜:“丁”字形人口分布 自称与他称
2.四个颇值得研究的民族:回族、美利坚人、犹太人、吉普赛人族源对比 形成与发展的民族学比较 历史文化谜点 解谜的思路 社会机制与基本因素 恒定因素与随机因素

第三章 迁徙的民众
1.五种迁徙模式:丝绸之路——商业性迁移 军事性迁移 政治性迁移——同治大迁徙 生产生活性迁移 宗教性流动——搬阿訇 迁移的作用与结果
2.迁移后的时空:“西北”辨证 西北回族地理 古往今来的民族 西北回族自治区域 回族聚居区形成的原因

第四章 文化撞击
1.撞击的起始点:唐代长安 蕃客 蕃坊 李泌检括“胡客” 撞击的主体:中国传统文化与阿拉伯一伊斯兰文化 长安“胡化”风 文人士大夫的早期观察 宋代的情况
2.撞击的全面开始:“天”  回回天文历法 回回数学的引进与吸收 回回医学的影响 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 文化地位与社会政治
3.回族精神文化走向撞击前沿 宋明理学与回族文化 文化策略——“守伊通夏” 七点矛盾严从简的称赞 “夷夏之大防”下的文化态度 回族文化的形成

第五章 护教与保族
1.社会控制:实体性与非实体性控制社会控制 系统网络实体控制网络 大一统 用夏变夷
2.西北回族自控系统:寺坊准社区 寺坊功能机制 自适应机制特征
3.系统运行:控制点的倾移 忍耐与激化
4.系统冲突:民间——文化差别 官方——文化歧视 七大“罪状”早期苏菲——廉价宗教“教争”表象背后 社会控制的初步较量——乾隆四十六、九年 从文化误解到腐败政治下的尖锐对抗——同治大起义

第六章 谋生之路
1.商业:朝贡贸易 执东方国际贸易之牛耳 从侨民到国民 商业实力的衰落 官商 民族资本
2.六大商业内容:国际性贸易 珠宝生意 国内风险性贸易 清真饮食 皮毛贸易 生产生活用品贸易
3.农牧业经济:杜甫的描写 固原 沙苑“随处入社” 点状结构 农业经济在地缘上的发展 厄运——“三边两梢一山”对第二产业的漠视 西北回族经济的历史作用

第七章 民族传承
第八章 念经与念书
第九章 习尚风貌
第十章 民族觉醒
第十一章 民族新生
第十二章 历史困扰
第十三章 走向未来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