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民族史和中华共同文化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9740156
  • 作      者:
    马戎著
  • 出 版 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作者简介
  马戎,北京大学社会学系、社会学人类学所教授。1968~1973年在内蒙古东乌旗插队,1973~1976年在内蒙古农牧学院农机系学习,1979~1982年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研究生。1984年、1987年获美国布朗大学社会学硕士、博士学位。1987年到北京大学任教。1990~1991年为美国哈佛大学费正清研究中心博士后。1997年、2000年和2006年先后为日本国立民族学博物馆客座研究员、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和美国杜克大学客座教授。同时受聘为国家行政学院、武汉大学、南开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宁夏大学、新疆大学等十几所大学的客座或兼职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民族问题、教育问题、人口迁移与城市化问题、贫困问题等。出版的学术著作有《西藏的人口与社会》(1996,同心出版社)、《民族与社会发展》(2001,民族出版社)、《社会学的应用研究》(2002,华夏出版社)、《民族社会学》(2004,北大出版社)、《民族社会学导论》(2006,北大出版社)、Ethnic Relations in China(2008,中国藏学出版社),Population and Society in Contemporary Tibet(2011,香港大学出版社)等。
展开
内容介绍
  经过几千年的人口迁移和族际通婚,中华各族之间已经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研究当今中国族群问题,我们不能忽视几千年来各族共享的许多文化传统。在中国这片土地上生长繁衍的各群体,不仅在政治、经济、文化、习俗各方面彼此渗透并最终形成一个政治共同体,同时也在发扬各自特性的过程中彼此促进,这是中国作为统一多族群大国延续几千年的主要原因。我们要坚持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基本思路来理解中国民族关系的历史、现状和今后的发展前景,各族群成员之间平等的生存权、文化权、发展权等,唯有在现代公民国家充分公民权利的框架中才能得到切实保障。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紧密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建设一个和谐社会,在相互认同、共同繁荣的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在新世纪的伟大复兴。
展开
精彩书摘
  自20世纪50年代政府组织开展“民族识别”工作以来,一些当时进行“识别”工作时留下的调查资料已经整理出版,也有一些当事人对这一工作出版了综述文章或回忆录,这些已成为今人理解和研究当年“民族识别”工作的宝贵史料。但是有一个最最基础性的问题,在这些出版物中很少涉及,这就是如何在与国家的关系上来理解“民族”的基本定义和实际应用。我们应当把抗日战争时期已经得到加强的“中华民族”这个现代民族认同(national identity)作为“民族”单元?还是参照斯大林的“民族”定义和苏联“民族识别”的做法,把中国内部具有不同血缘、文化和生活习俗传统的汉、满、蒙、回、藏等群体作为“民族”单元?由于列宁和斯大林对这个基本问题已有定论,所以中国学者对于这个基础性的理论问题,长期以来鲜有涉及。
  新中国成立60多年,以“民族识别”工作奠定的56个民族的国体框架也在社会实践中走过了60多个年头。以各地区的社会实践来反观、反思这一框架的运行效果,反思当年这一工作的合理性和必然性,结合苏联、南斯拉夫解体后人们对其原有“民族”定义和制度运行效果的反思,应当是一件中国学术界不能回避的学术研究和政策讨论的工作。今天,我们迫切需要对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开展的“民族识别”工作进行历史回溯,讨论苏联民族理论和相关制度对新中国理论和制度建设的影响,对当时“民族识别”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反思,并通过具体事例讨论“识别”过程的科学性和客观性,分析在识别结果中是否存在一定的偶然性和任意性。同时,我们也需要思考的问题是:在“民族识别”完成之后,每个国民“民族身份”的确定和各民族“自治地方”的行政区划建制是否在不断强化各群体的“民族意识”,推动它们从传统社会中的“部族”转变为现代政治意义上的“民族”?是否有些“民族”在被识别后出现了对自己民族的历史和“传统文化”进行重新构建的现象?以及今天我们是否有必要从“民族国家建构”和“公民国家建构”这些基本理论视角对这一过程及其后来的发展趋势进行讨论?
  ……
展开
目录
前言
读王桐龄《中国民族史》
中国传统“族群观”与先秦文献“族”字使用浅析
“中华民族”的凝聚核心与“中华民族”的共同历史
民国时期的少数民族精英:理解中国从“天下帝国”到“民族国家”进程的钥匙
如何认识“民族”和“中华民族”——回顾1939年关于“中华民族是一个”的讨论
在革命背景下俄国和中国的“民族构建”路径
中国的民族问题与20世纪50年代的“民族识别”
现代国家观念的出现和国家形态的演进
中华民族的共同文化与“黄帝崇拜”的族群狭隘性
如何思考21世纪中国的文化发展战略
加紧创建中华民族共同文化,应对21世纪面临的严峻挑战
中国“族群”概念的探讨
试论语言社会学在社会变迁和族群关系研究中的应用
从社会学的视角来思考双语教育
少数族群的现代化发展与双语教育
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推动西藏社会发展研究
关于中国民族问题的进一步讨论

附录
社会资本与少数民族发展——林南、马戎对谈
全球化、本土性与当代西方民族主义理论——北京大学马戎教授访谈
学者的爱国情怀
关心少数族群企业家的成长——介绍德国学者托马斯·海贝勒教授的新书《凉山彝族企业家》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