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赫哲族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227046912
  • 作      者:
    孙玉民,孙俊梅编著
  • 出 版 社 :
    宁夏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编辑推荐
  《中华民族全书》充分展示中国五十六个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全面探寻中国五十六个民族波澜起伏的历史轨迹;深刻解读中凰五十六个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气质;真切反映中国五十六个民族生机勃勃的发展前景;积极推动中国五十六个民族走向未来的团结进步;着力加强中国五十六个民族面向世界的交流沟通。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指出:要“增强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
  大力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不仅关系到中国五十六个民族的繁荣与进步,也关系到民族团结、国家安定和祖国统一。可谓功在民族,利在国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展开
内容介绍
  《中华民族全书:中国赫哲族》介绍的是少数民族赫哲族,书中主题鲜明,图文并茂,创意新颖。如有关家庭礼仪、取名习俗、婚姻习俗、节庆习俗等社会文化的介绍,让读者在趣读中增长知识,引发想象。
展开
精彩书摘
  正房最开始是用粗木垛起来,两端用木杆串牢而成房墙,里外抹泥,后来盖房子先竖“人”字顶房架,然后再采用稀泥混草的“拉和”辫渥墙,用这种方法垒起房墙后,再在房架的檩子上挂椽子,勒上箔条抹泥,干后再抹第二遍方能苫草,再拧屋脊。正房是坐北朝南,里面有隔壁成两间的,有隔壁成三间的,还有五间房的(街津口有姓孙的一家盖了五间房,这是街津口唯一的间数最多的正房),但极少,一般都是三间房。三间房的,中间一间通常做厨房,两侧房间为寝室,寝室均有南北两面火炕,两面炕的末端有一条窄条炕连接烟囱。如果是一座两间房,人口少者则在里间搭一南炕,老年人睡炕头,结婚的或晚辈人睡炕稍,未结婚的孩子睡中间,人口多时搭成南北两铺炕,老年人睡南炕,晚辈人睡北炕,这两铺对面炕的西墙有一弯字炕将其连接起来,这种铺炕由于窄而不能睡人,但坐人也是不可以的,尤其月经期的妇女更不许坐此炕。如果是一座三间房,老年人住西间,一般西山墙留西窗,因为赫哲族人认为“西方为贵”。赫哲族人崇西是有原因的,因为赫哲族人是从松花江、黑龙江的西面源头迁移而来的,很怀念西方祖上家园,所以留有西窗,随时可在室内向西方遥望。再者,房外的厕所设在房东侧或房后,绝不设房西,因为西是上方。房外的鱼楼子也建在院落或房的东南角。 
  临时性的住房和固定的住房产生于古代和近代,而正房一直保留至新中国成立后。现如今正房已经极少了,取而代之的是国家给赫哲族人盖的砖瓦房。 
  第五节交通习俗 
  赫哲族人的交通历史独特而又漫长,最有特色的要数狗拉雪橇(拖日乞)了。 
  在元朝《辍耕录》中曾载:狗站,在高丽以北,名称“别十八”即汉语的五国城,每个雪橇套四至五只狗做挽力,狗听从赶雪橇的人支使,在茫茫江雪间飞跑疾如风。而在明朝时,明朝重设狗站,据《大明实录》载:“永乐七年(1409年)九月置辽东境外满泾等四十五站,赖其提领那可孟常等曰:朝廷设奴儿干都司并各卫,凡使命往来所经之地,旧有站赤者复设,各站头目悉恭命毋怠”。可想而知,当时的明朝政府对赫哲族人的狗站重视的程度。因而,狗拉雪橇在当时的交通是多么重要。 
  冬季则乘由五至七只狗甚至十几只狗挽“拖日乞”可载五六人,传递使命,送往差役,驰骋在冰天雪地茫茫的征途上,疾行如奔马,当时因该地不产五谷,冬春季节又是冰雪盖地,只有鱼兽肉成为狗的饲料了。
  ……
展开
目录
导论
第一章 赫哲族概况
第一节 族称族源
第二节 人口状况
第三节 历史沿革
第四节 生态资源
第五节 语言文字
第六节 赫哲族乡的建立

第二章 赫哲族的物质文化
第一节 生产习俗
第二节 饮食习俗
第三节 服饰习俗
第四节 居住习俗
第五节 交通习俗
第六节 风物特产
第七节 历史遗迹

第三章 赫哲族的民间文化
第一节 民间教育
第二节 民间科技
第三节 民间医药
第四节 民间文学
第五节 民问工艺
第六节 民间体育
第七节 民间游戏
第八节 民间造型艺术
第九节 民间歌舞艺术
第十节 非物质文化遗产及申遗项目

第四章 赫哲族的社会文化
第一节 传统社会组织
第二节 家庭礼仪
第三节 交往礼仪
第四节 亲属称谓
第五节 诞生习俗
第六节 取名习俗
第七节 婚姻习俗
第八节 丧葬习俗
第九节 节庆习俗
第十节 禁忌习俗

第五章 赫哲族的信仰文化
第一节 宗教信仰
第二节 宗教活动
第三节 哲学思想
第四节 预测和占卜
第五节 族徽

第六章 赫哲族对伟大祖国的贡献
第一节 积极促进民族团结
第二节 坚定维护祖国统一
第三节 英勇保卫祖国边疆
第四节 大力推动祖国建设

第七章 赫哲族的精神气质
第一节 崇尚自然的淳朴天性
第二节 敬畏生命的谦和态度
第三节 注重教育的坚定信念
第四节 讲究礼仪的文雅追求
第五节 自强不息的执著性格
第六节 英勇抗暴的自由精神
第七节 坦诚大方的率真气质
第八节 海纳百川的开放胸怀

第八章 赫哲族的文化传承
第一节 民族教育发展
第二节 民族文学创作
第三节 民族艺术创新
第四节 民族社团活动
第五节 民族创意产业
第六节 民族文化价值
第七节 赫哲族的文化发展愿景

第九章 赫哲族的族际交往
第一节 商贸交往
第二节 族际往来
第三节 文化互动

第十章 赫哲族有影响的文化人物
第一节 近代有影响的文化人物
第二节 当代有影响的文化人物

第十一章 赫哲族的重要文献
第一节 赫哲族历史类文献
第二节 赫哲族文学类文献
第三节 赫哲族语言类文献
第四节 赫哲族风俗类文献

附录
一 赫哲族历史大事记
二 参考文献
后记
编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