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地那(原名叶斯里卜)位于麦加以北338公里处,周围散布绿洲,盛产椰枣、谷物,蔬菜也很丰富。麦地那的居民分为5个部落,其中3个犹太部落住在绿洲南部土地肥沃的地带,主要从事农业。其余两个阿拉伯部落(奥斯、哈兹来支)是统治者,两者为争夺权势,长年战争,两部落民众疲惫不堪。民众渴望实现社会和平和稳定,因此伊斯兰教深受他们欢迎。在穆罕默德迁来之前,麦地那的一些阿拉伯人就皈依了伊斯兰教。当穆罕默德及其信徒在麦加遭受迫害时,麦地那的穆斯林派出代表,邀请穆罕默德前往麦地那。穆罕默德派遣信徒先行,他本人和少数亲信于622年9月的某夜逃出麦加,前往麦地那。伊斯兰教称这一迁徙事件为“希吉拉”(旧译“徙志”)。17年后确定,希吉拉为伊斯兰教纪元,并以迁徙的那一年作为阿拉伯太阴历的岁首(公元622年7月16日),即伊斯兰教历元年元旦。
“希吉拉”是阿拉伯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它对穆斯林反对麦加贵族的胜利和阿拉伯统一国家的形成,具有决定性意义。穆罕默德迁到麦地那后,便以此为根据地,把麦地那的穆斯林(称为辅士)和从麦加迁来的穆斯林(称为迁士)组织起来,建立了一个共同信仰安拉为基础的宗教社团“乌马”,即穆斯林公社。同时把叶斯里卜改称“麦地那·乃比”,意为“先知之城”,简称麦地那。“乌马”的组织条例共47条,称为《麦地那宪章》。其主要内容是,公社内部禁止互相仇杀,如有争议须请神或先知予以调解;在公社内不分氏族部落,穆斯林皆以兄弟相待并互相援助;保障私人财产权,维护社会秩序,对非法侵害他人财产者,予以严惩;为信仰真主而受害或牺牲的人,全体公社成员必须为之复仇;犹太部落在遵守宪章的条件下,准予其保持原来的信仰,并和穆斯林一样受法律保护等。穆斯林公社既是宗教社团,又是军事和行政组织,实际上是政教合一的阿拉伯国家的雏形。在公社内,穆罕默德不仅是宗教领袖,同时也是政府首脑和军事统帅。后来的哈里发国家,就是在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