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炎武著《日知录》说:“自秦人取蜀以后,始有茗饮之事。”据此可知,茶叶最早被发现的地区是巴蜀一带。
西汉时,四川名山县蒙山甘露祖师吴理真,是中国有记载的第一位种茶名人。两汉时代,茶叶随着商路的开拓和贸易的发展而逐渐成为商品,自云贵川地区向西域和长江中下游一带传布。史载汉王到江苏宜兴茗岭“课童艺茶”,开设教人种茶饮茶的学校,可见汉时江浙一带饮茶已很普遍。
三国两晋时期,饮茶之风渐盛,并与文化结缘。南北朝佛教的兴起,为茶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寺庙一般坐落在名山之中,其自然条件适宜茶树生长,加之寺庙有僧侣可做开发山区的劳动力,因而种茶在寺庙附近首先兴旺起来。建一座寺庙如同架设一座桥梁,’促使茶业向外传播。
唐代茶业生产得到较大发展。唐行政区域分为10道,其中8道产茶。到唐朝中叶,在北方大街小巷中出现了许多茶馆。在茶叶生产和消费不断扩展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的说法。茶叶已成为当时中国人不可缺少的物品。饮茶也成为唐时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习惯了。
唐朝茶业的兴旺发达,导致肃宗年间(756-761)竞陵(今湖北天门县)人陆羽的3篇《茶经》问世。《茶经》称得上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茶文化的百科全书,也是世界上第一部茶文化专著。《茶经》的问世,使“天下益知饮茶矣”,从而大大推动了饮茶习俗的广为传播。
宋代是中国茶业飞跃发展的时期。官府的茶法日益完善,茶税收入成了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茶叶经济的重心也由四川移到中国东南地区。由于茶叶经济和茶文化的发展,一批茶文化著作相继问世。北宋皇帝徽宗御笔撰写茶书《大观茶书》,把制茶工艺细分为20条,加深了人们对制茶工艺的认识,推动了茶文化的发展。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