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古代的君子文化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3401234
  • 作      者:
    李洪峰著
  • 出 版 社 :
    紫禁城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1
收藏
内容介绍
    《中国古代的君子文化》主要讲了:中国古代的君子文化,源远流长,影响至深至远。中国的君子文化创始于《周易》,形成于《论语》,提高于《孟子》、《苟子》。《周易》以天地为参照,提出了君子以自强不息和君子以厚德载物两个基本概念,并且围绕这两个基本概念,确立了君子文化的基本框架。
    孔子对于君子文化的重大贡献,是在《周易》的基础上,大大地扩展和丰富了君子文化的内涵和外延。《论语》确立了君子文化的基本规范,使君子文化成为儒家文化的重要基础。中国的君子文化形成于《论语》。《大学》、《中庸》又对君子文化的思想涵义和理论意义作了重要阐发。《大学》侧重于君子修养方面,《中庸》侧重于君子境界方面。
展开
精彩书摘

  周霄问孟子道:“古代的君子做官吗?”孟子答道:“做官。古书上说:‘孔子如果三个月没有君主任用他,就非常焦急;离开一个国家,一定带着准备和别国君主初次相见的礼物。’公明仪也说过:‘古代的人三个月没有君主任用,就要去安慰他,给以同情。”
  周霄便问:“三个月没有找到君主便去安慰他,不也太急了些吗?”
  孟子答道:“士失掉了官位,就好像诸侯失掉了国家。《礼》上说过:‘诸侯亲自参加耕种,就是用来供给祭品:夫人亲自养蚕缫丝,就是用来供给祭服。牛羊不肥壮,谷物不洁净,礼服不具备,不敢用来祭祀。士若没有(供给祭祀的)田地,那也不能祭祀。’牛羊、祭具、祭服不具备,不敢用来祭祀,也就不能举行宴会,那样的话,不应该去安慰他吗?”
  周霄又问:“离开国界一定带着见面的礼物,又是什么道理呢?”
  孟子答道:“士做官,就好像农民耕田;农夫难道因为离开国界便舍弃他的农具吗?”
  周霄问:“魏国也是一个有官可做的国家,我却不曾听说过找官位有这样急迫的。找官位是这样急迫,君子却不轻易做官,这又是什么道理呢?”
  孟子回答:“男孩子一生下来,父母便希望给他找妻室:女孩子一牛下来,父母便希望给她找婆家。爹娘这样的心情,个个都有。但是,若是不等待爹娘开口,不经过媒人介绍,自己便钻洞扒门缝来互相窥望,爬过墙去私会,那么,爹娘和国人都会看不起他们。古代的人不是不想做官,但是又讨厌不经合乎礼仪的途径去找官做。不经合乎礼仪的途径,就和男女钻洞扒门缝私会是一样的了。”〔十二〕
  公孙丑问日:“不见诸侯何义?”
  孟子日:“古者不为臣不见。段干木逾垣而辟之,泄柳闭门而不纳,是皆已甚;迫,斯可以见矣。阳货欲见孔子而恶无礼,大夫有赐于士,不得受于其家,则往拜其门。阳货瞰孔子之亡也,而馈孔子蒸豚;孔子亦瞰其亡也,而往拜之。当是时,阳货先,岂得不见?曾子曰:‘胁肩谄笑,病于夏畦。’子路日:‘未同而言,观其色赧赧然,非由之所知也。’由是观之,则君子之所养可知已矣。”(《滕文公下》)
  ……

展开
目录
绪论  中国古代的君子文化
一《周易》之君子气象
二《论语》之君子风范
三《大学》之君子修养
四《中庸》之君子境界
五《孟子》之君子故事
六《荀子》之君子理念
参考书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