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永远的“西域”:古代中国与世界的互动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46117478
  • 作      者:
    胡孝文,徐波主编
  • 出 版 社 :
    黄山书社
  • 出版日期:
    2011
收藏
编辑推荐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短短的诗句流传千古,饱含了人们对汉唐西域生活的多少憧憬与追忆!从中亚到南亚、自西亚至欧洲,欧亚大陆这大片地区尽属汉唐人眼中的西域。西域是我们历史记忆中的永恒主题,而汉地与西域也在经意与不经意间改写着彼此的历史。
  《永远的“西域”:古代中国与世界的互动》包括6场讲座,300余幅配图,描绘出古代中国与世界互动的生动图景。
展开
作者简介
  徐波,知名国际时政双周刊《世界知识》主编,曾任高校教师,从事国际关系与世界历史相关工作20余年,有著、译、编各种学术著作多种。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理事、中国-印度友好协会理事。2007年起为中华世纪坛世界艺术馆专家委员会成员,主持并参与主讲“伟大的世界文明”等系列讲座。
展开
内容介绍
  中华世纪坛世界艺术馆2006年至2009年举办了多次展示世界文明辉煌历史的主题展览,如“伟大的世界文明”、“秦汉—罗马文明”、“世界文明与中国”等,同时组织国内一线专家学者在馆内围绕同一主题做系列讲座,胡孝文、徐波主编的《永远的“西域”:古代中国与世界的互动》即为这些讲座的讲稿汇编。文中插入大量的展览图片,极具鉴赏和收藏价值。《永远的“西域”:古代中国与世界的互动》最大特点是保留了讲稿的行文风格,还原讲座现场,使得图书既有学理的权威性,又具备阅读的趣味性,让读者在轻松的阅读过程中获得了知识和美的享受。
展开
精彩书摘
  七、奥斯曼帝国及其解体:影响一直持续到今天
  对世界历史影响更大,并且对当今国际政治也有更大影响的,还要说是奥斯曼帝国。
  奥斯曼突厥人——现在人们常常使用奥斯曼土耳其人这个名称,也是突厥人的一支,原来是跟随着塞尔柱突厥人进入西亚的,13世纪末,在塞尔柱人因为遭到蒙古人打击而衰落的时候,这个部落的首领奥斯曼一世率领部落从塞尔柱突厥人中独立出来,开始建立奥斯曼帝国。
  奥斯曼部落发展非常迅速,到了14世纪,他们已把原属于拜占庭帝国的小亚细亚全都纳入他们的版图,并且渡过黑海海峡进入欧洲东南部。在此后一个世纪中,他们不断取得军事胜利,进占马其顿,攻克索非亚,剿灭庞大的塞尔维亚帝国。到1453年,也就是他们渡过黑海海峡进入欧洲正好一个世纪的时候,他们已经强大到完全可以向防御极其坚固的拜占庭首都君士坦丁堡发起进攻。这年春天的七个星期里,10万奥斯曼大军围攻君士坦丁堡。拜占庭守军人数不多,但击溃了奥斯曼人一次次的猛攻,直到奥斯曼人的重炮轰塌了一段城墙。奥斯曼大军如惊涛骇浪般从这个缺口冲进城里,开始了一场为期三天的疯狂大劫掠。自从公元4世纪罗马帝国分裂后已经存在了1000多年的拜占庭帝国,至此灭亡。
  奥斯曼突厥人完成了他们的祖先匈奴人1000年前没有完成的事业。匈奴人参与推翻了西罗马帝国,却在拜占庭帝国面前碰了壁,现在历史重演,突厥人干了一件同样重大的事件。前后1000年,想想这个过程,是不是感到惊心动魄?
  事情还远远没有完。紧接着,他们渡过多瑙河,击败匈牙利,围攻维也纳,对欧洲保持了一个多世纪的巨大压力,直到1683年还对维也纳发起最后一次围攻,但是惨遭失败。
  奥斯曼帝国把拜占庭首都君士坦丁堡作为自己的首都,改名伊斯坦布尔。这个帝国地跨亚、非、欧三洲,领土中心在小亚细亚,西部伸入东南欧,向北达到克里米亚以北及外高加索地区,向东直抵波斯边界,向南伸入阿拉伯半岛和埃及,并沿北非海岸向西延伸。原阿拉伯帝国的大部分领土都被囊括,仅因同处于扩张状态的波斯萨非帝国的顽强对抗,伊朗高原成了奥斯曼帝国向东方扩张的最后障碍。同时波斯萨非帝国也没能恢复历史上波斯帝国在伊拉克的统治。奥斯曼帝国和萨非帝国的争战,也是伊斯兰教逊尼派和什叶派的拼杀,因此两伊边界成了这两大教派大体上的分界线。
  自1683年在维也纳城外失败后,奥斯曼势力被迫退出中欧腹地。此后,奥斯曼帝国就开始了漫长的解体过程。世界进入欧洲列强崛起和争霸的时代后,欧洲列强觊觎奥斯曼帝国的领土遗产,使它饱受侵略和欺凌。
  俄国从北方、西欧列强从西方和南方不断对奥斯曼帝国蚕食鲸吞。沙皇俄国从18世纪起,几乎每一代人都经历过与奥斯曼土耳其的战争,使它在高加索的领土不断向后退缩。
  18世纪末期,拿破仑军队入侵帝国的领土埃及。19世纪初,英国在与拿破仑的战争中两次入侵埃及。19世纪上半期,埃及实际上脱离了帝国的控制。19世纪50—60年代英法在埃及开凿了苏伊士运河。1911年意大利入侵帝国领土利比亚。1912年意大利和几个巴尔干国家一起向帝国开战,爆发第一次巴尔干战争。当列强之间的矛盾难以调和时,最简便的方法就是牺牲奥斯曼帝国的利益,通过瓜分它的领土来维持列强之间的平衡。瓜分解体中的奥斯曼帝国的遗产,是欧洲列强发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重要原因之一。
  而在帝国境内,尤其是东南欧地区,各被压迫民族的解放斗争也使这个帝国一次次受到打击。首先崩溃的是帝国的东南欧部分。19世纪20年代,希腊首先掀起反对奥斯曼的民族独立运动,并实现了独立。这对其他被压迫民族产生极大的鼓舞。19世纪晚期到20世纪初,塞尔维亚、罗马尼亚、黑山、保加利亚、阿尔巴尼亚相继独立。塞尔维亚、黑山还有马其顿,和从奥匈帝国统治下独立出来的波斯尼亚、克罗地亚和斯洛文尼亚,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组成南斯拉夫,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成为社会主义国家。
  但是,奥斯曼帝国在愚昧、落后、野蛮和垂死挣扎状态下,也表现了也令人痛恨的霸权野心。18世纪后,帝国的苏丹(也就是皇帝)把在伊斯兰世界实际上已经废弃了几百年的哈里发的桂冠戴到自己头上,表明自己在伊斯兰世界的最高权威,既为麻痹境内被压迫的穆斯林各族,也为了争取全世界穆斯林的支持以对抗欧洲列强的欺凌。它依然热衷参与列强在欧洲的争夺,与德国、奥匈帝国结成同盟国集团,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交战方。1918年同盟国集团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失败后,奥斯曼帝国终于分崩离析。
  一战后,奥斯曼帝国境内各被压迫民族纷纷摆脱帝国的统治,而战胜国英、法等国乘机企图进一步瓜分土耳其本土。在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之际,土耳其爆发了凯末尔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经过艰苦奋战,终于驱逐协约国列强支持的希腊入侵者,赢得独立战争的胜利。
  1923年,随着独立战争的胜利,凯末尔领导的一个崭新的土耳其民族国家,屹立在中东的西北部。
  凯末尔的历史功绩不仅仅是建立了土耳其国家,他还坚决抵制反对一切不切实际的开历史倒车的主张。他反对恢复奥斯曼帝国的领土和统治的想法,把革命的方向把握在建立独立的土耳其民族国家之上,其领土基本上局限于其小亚细亚本土及黑海海峡西岸一角。
  他反对恢复帝制,废除奥斯曼帝国的苏丹制,建立了共和国。
  他反对恢复政教合一的体制,废除哈里发制度,建立了世俗的而非伊斯兰教的政权。
  他拒绝那种“建立包括从爱琴海到中国海的各个突厥民族和鞑靼民族在内的新的大突厥帝国”的主张,认为其他地方的突厥族兄弟可以得到我们的同情和友谊,但他们必须自行确定各自的政治前途。
  也就是说,他反对泛伊斯兰主义,也反对泛突厥主义。
  ……
展开
目录
第一讲  汉唐中国的“西域”情结:与中亚西亚的政治文化互动
雄踞亚洲大陆东西的诸帝国
张骞、班超与丝绸之路
大唐往事:惊心动魄的历史事件
占青云而载真经:六大宗教入中国
葡萄美酒夜光杯:传入中国的西域物产
笑入胡姬酒肆中:有朋自西域来
第二讲  汉与罗马:失之交臂的千年遗憾
宠贝遗址,会有中国文物吗?
“赛里斯”与“大秦”:汉与罗马怎样看对方
两大帝国之间的历史谜案
两大历史遗憾
第三讲  欧亚大陆的蝴蝶效应:汉唐帝国如何重构世界版图
搅乱罗马帝国的匈人(Huns),是匈奴吗?
历史重演:唐太宗打击突厥
驰骋在欧亚大陆上的一批批“突厥人”是什么人
“塞尔柱帝国”:一个虚拟却又实在的帝国
帖木儿帝国:噩梦一般,但毫无意义
南亚的命运:莫卧儿帝国
奥斯曼帝国及其解体:影响一直持续到今天
第四讲  “西天之旅”:古代中国僧侣和使臣前往印度的道路
寻找印度:汉武帝的努力及失败
西越紫塞:投身于流沙雪岭
南渡沧溟:鼓舶于浩浩鲸波
舸古道:热瘴毒虫水泛积雪
吐蕃尼婆罗道:缘葛攀藤野行而至
第五讲  东来佛子与西去高僧:在中国传播和发展佛教的人们
轴心时代:佛陀时代的世界
和平传播:佛教成为世界性宗教
法驾西来:东行传经的西域胡僧
舍身求法:历时700余年的精神追求
第六讲  中华民族受惠于印第安人:我们的日常食物有哪些来自美洲
先说几句“题外话”
《牡丹亭》中的澳门故事
大帆船贸易”:连接中国与印第安文明
传入中国的美洲作物
附录
“东突”神话的历史迷误
曾在欧亚大陆纵横驰骋的一批批突厥人是谁
“东突”名称的由来
泛突厥主义:一种陈腐的滥调
“东突”在中国的发展
主编者手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