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到底看到了什么?
我看到了一个婴儿,看到了一个活生生的人,看到了历史研究的方法和切入点。
在这个世界上,干任何事情恐怕都有一个“切人点”问题。抓住了这个切入点,就提纲挈领,事半功倍,一切都会很顺利。否则,就会没有头绪,不着边际,事情会很麻烦。历史研究也是这样。
研究人,研究历史,要从这个受精卵说起。我们已经把它凝视了三分钟,在这三分钟里,我具体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什么呢?
我有时感到很神奇,一个受精卵,它怎样就能形成那样复杂的生物个体。你看骨头、肌肉、毛发和皮肤是如此的不同,然而都包含着同样的遗传信息,都是同一个受精卵形成的。我们再看看人类的骨骼,为什么形成的结构是如此的一致?每个人的骨头为什么都是206块?而不是205块?眼睛为什么就是两个,每个眼睛都有眼睑和瞳仁,鼻子为啥是一个?为啥有着两个鼻孔,而不是三个鼻孔?手为什么是五个指头(划拳能出新招的六指除外)?五脏六腑为啥是那样的分工明确,排列井然而有序?如此复杂的生物信息就储存在一个细胞里,你说神奇不神奇!
前几年,我们中国科学家参加了由美国人牵头的人体基因图谱绘制。尽管只分担了1%的工作量,中国人还是非常高兴。新闻媒体大肆宣传,政府和人民都兴高采烈。因为绘制人的基因图谱是一项非常复杂的高科技工作。
图谱绘制的宏大工程完成了。但是,这些特定排序的基因到底怎样工作?恐怕还是更为奥秘的东西。就像我们已经明白了古代军事家是怎样布阵,各个兵种在军阵中如何排列,这是个静态的东西,好说。但一旦打起仗来,不同的兵种怎样反应?各兵种之间怎样协调?遇到不同的战场情况兵种会有什么样的不同反应,你搞得清吗?更何况基因的工作情况要比这复杂千万倍!
前些年,关于“干细胞”培植问题在国际上引起很大的争论。所谓的干细胞培植,就是既然我们反对克隆人,那么能不能把那个干细胞(相当于一个受精卵)培养成一些人体器官而为现代医学服务。但是,我总是觉得,细胞分裂和胚胎发育的过程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由于细胞的分裂和胚胎的发育,引起了细胞外在环境的不断变化。而这个变化了的外在环境又引起细胞的细胞质处于不同的状态,从而引起细胞核内的不同基因发生了不同的作用,进而使细胞的分裂朝着不同的方向发展。因此,如果想人为地控制这个过程,不是让这个干细胞发育成一个完整的生物个体,而是朝着发育成特定器官的方向发展过去,我总是觉得有点“悬”。直到今天,虽然个别人在个别领域有所进展。但还没有听说有人用干细胞培育成完整的生物器官出来。话说回来,研究不出来也好。如果真像相声中说的,打开冰箱,里面都放着些心呀,肺呀,肝呀什么的,也够可怕的。
所以,那个受精卵是个非常神奇的个体,它是一个神奇的小精灵。它虽然很小,但它内部已经包含着大量的生物学信息。只要环境允许,它就可以发育成一个婴儿。也就是说,这一个小小的细胞,已经包含了发育成一个人的全部信息。甚至,一些疾病都有遗传方面的渊源。也就是说,后天的疾病能从先天的基因图谱中找到根源。你说这个细胞它包含了多少信息。生物学的研究,病理学的研究,它能撇开这个细胞所包含的全部信息吗?
P3-4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