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封面中国:美国《时代》周刊讲述的故事.2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35455147
  • 作      者:
    李辉著
  • 出 版 社 :
    长江文艺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作者简介
    李辉:1956年出生于湖北随县(今随州市)。1982年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中文系;1982年在北京《北京晚报》担任文艺记者和文学副刊编辑;1987年11月至今,在《人民日报》文艺部担任编辑、记者。
    以传记、随笔写作为主。主要作品有《胡风集团冤案始末》、《沈从文与丁玲》、《沧桑看云》、《和老人聊天》、《巴金传》、《李辉文集》等。1998年,散文集《秋白茫茫》获中国作协举办的首届鲁迅文学奖。2007年在《收获》开设个人专栏“封面中国——美国《时代》周刊讲述的故事”,获第五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2006年散文家”奖项。同年,《封面中国(1923—1946)》一书,被评为“2007年十大好书”之一。2010年,《传奇黄永玉》被“新浪读书”评为“2010年度文学十大好书”之一。2011年,在《收获》开设个人专栏“绝响谁听——八十年代的文化记忆”。
展开
内容介绍
    《封面中国2:美国〈时代〉周刊讲述的故事(1946-1952)》集中叙述一九四六至一九五二年之间的美国《时代》杂志封面上的中国人物,其中包括陈立夫、蒋介石、毛泽东、吴国桢等。短短六年,从战后国共谈判,到内战爆发;从国民党失败到共产党胜利;从联合国大会外交风云,到朝鲜战争战火再起、中美交战……这六年,堪为二十世纪中国一个最令人眼花缭乱、也最惊心动魄的历史阶段。作者以几位历史风云人物为轴,借《时代》报道的细节,还原出一个又一个当年画面。读下来,有思考,有怀旧,也有深长的叹息。
    这是一个美国刊物与中国二十世纪历史之间的故事。但在更大程度上,它也是中国历史自身的故事,一个如何被外面的世界关注和描述的故事,一个别人的描述如何补充着历史细节的故事。他(她)什么时候出现?为什么选择了他(她)?他(她)又是如何被描述的?
展开
精彩书摘
    一九四七 天平的倾斜“毛的一家”105乐观中再来中国114天平倾斜122筱快乐与“米蛀虫”131滑旱冰的陈立夫137
    “毛的一家”一九四六年二月十一日出版的《时代》,“外国新闻”栏目中的中国报道,有一则简短通讯——《毛的一家》。该通讯依次报道了中共领袖毛泽东的儿子毛岸英从莫斯科飞抵延安的消息以及毛泽东的婚姻情况等,并配发了毛泽东与江青在延安的一张合影照片。将中共领袖的家事集中报道,可算别出心裁。首先是毛岸英的出场:
    延安空中飞来苏联的运输机,尽管这里一直高调否认与莫斯科有任何正式联系。飞到中国共产党首都的飞机,运来医疗设备,两名俄国医生,还有一位高个子的中国青年,他叫毛永福——共产党主席毛泽东的次子。毛青年穿着长统发亮的俄国黑色皮靴,羊毛紧身外套剪裁得体,与延安同志身上鼓鼓囊囊的棉衣形成鲜明对照。他今年二十四岁,有一半时间生活在俄国,在中国共产党一九三五年从中部地区向西北长征期间,他就前往了那里。他的哥哥目前仍留在苏联首都。
    (《时代》,一九四六年二月十一日)
    《时代》此处写得不准确。实际上,这位抵达延安的高个子的中国青年,应是毛泽东的长子毛岸英,他于一九四五年年底随两名苏联医生回国。毛岸英曾用名“杨永福”,而非“毛永福”,他是在一九三六年到法国,一九三七年到莫斯科。毛泽东的次子是毛岸青,到一九四七年才回国,曾用名“杨永寿”。
    毛岸英返回中国,是在一九四五年十月十日蒋介石与毛泽东在重庆终于签订“双十协定”之后。然而,此时,停战协定形同虚设,国共之间“打打停停”,和平希望渺茫却又没有完全破灭。在这一背景下,毛岸英自苏联归来,对外国记者来说无疑有了另外一层意味:
    美国记者在舞厅遇到青年毛,为什么回国?答曰:“目前是中国历史上最有争议的时期,我要回来站在父亲一边。”对于疲倦、头痛、年长(五十三岁)的毛来说,家人团聚无疑是一剂补药。
    ……
展开
目录
《封面中国》总序
说明
《时代》与中国的历史渊源
创造媒体帝国的人走了
在中国出生的“《时代》之父”鲁斯
教育梦:西方传教士的历史尴尬
TIME的译名——“时间”还是“时代”?
封面人物走过来
中国人物串起中国情结
《封面中国》:一九二四— 一九四六年速览
一九四六 — 一九四七 更能消,几番风雨
封面中国,再翻一页历史
走出囚禁
未名湖,诗意中的梦想
泥沙与疾病
来了,司徒雷登
一九四七 天平的倾斜
“毛的一家”
乐观中再来中国
天平倾斜
筱快乐与“米蛀虫”
滑旱冰的陈立夫
一九四八 溃败
Gloom,Gloom
“黑马”李宗仁
“地震之人”
蒋经国“上海打虎”
青岛,美国海军的终曲
一九四九 数风流人物
二十年间起与落
“华盛顿的天气太冷了”
最后一瞥
风流人物,烘托而出
“新中国将是我们的!”
一九五○ 台湾海峡,江河再延伸……
别了,司徒雷登!
海峡水深深几许?
麦克阿瑟握手蒋介石
“秩序专家”
江河再延伸……
一九五○ — 一九五一 “三八线”南北
“蝗虫”与“纸老虎”
成功湖畔,联合国第一时间
斯大林站在红场上
高岗,一个身影的起落
伤痕何止在战场?
“反美”——且歌且行
附录
“历史就在我们每个人身上”——在“第五届华语文学传媒盛典”颁奖大会上的致辞
以文学拓展历史书写空间——答《南方都市报》记者问
主要参考书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