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8月,日中友好协会京都府联合会的高桥幸喜和侗佃米藏,从日本专程到中国,前去山西太原,他们此行的目的是谢罪的。1937年他们作为侵华日军的士兵第一次踏上中国的土地,而这一次是带着许久以来的愧疚和心灵的不安,再次踏上中国这块土地,走上了谢罪之旅,到当年他们曾经驻扎的地方——日军“太原集中营”,去寻找他们犯下弥天罪恶的遗迹,祭奠那千千万万个死魂灵,来表示他们的忏悔和谢罪,企图实现自我救赎。
在太原市委党史研究室同志的帮助下,寻找到了当时还生活在太原的几位当年日军“太原集中营”的幸存者——李树德(原名李滋)①、王丕绪②、肖平③、张开明④、李成牛⑤,他们和高桥幸喜、侗佃米藏60多年后坐到一起,共同追忆着那随着历史渐去渐远的往事,共同寻找着那块“伤心地”。
具有两千五百多年历史的古城太原,自建城以来饱受了多次的屠城之难,八年抗日战争胜利之后,太原又经历了解放太原城的一场恶战,当时的太原城满目疮痍,几乎夷为平地,许多的历史遗迹也随之消失,加之新中国成立后又经过几十年的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建设的速度不断加快,尽显喧嚣和繁华,现在的太原城已是一座崭新的大都市。日新月异的变化使当年的日军“太原集中营”遗迹已淹没在高楼大厦和工厂、商店、学校、街道之中,曾几度面临被拆除的危险。那些当年的幸存者或因无暇光顾,或因回避那些各种各样的政治运动,或因怕再次勾起那不堪回首的伤心往事,久而久之也渐渐淡忘了它的准确位置。
但据他们努力回忆,集中营大院子的北墙紧邻太原城的北城墙,集中营的东墙紧邻太原城的东城墙,也就是在老太原城的东北角。通过多次寻找,日军“太原集中营”的位置逐渐地清晰、明确了。高桥幸喜、侗佃米藏和日军“太原集中营”的几位幸存者很快便最终确认:即现在位于太原市北大街南、小东门街北的山西机器厂和山西省勘察设计院一带,就是当年日军“太原集中营”旧址。而且毫无疑问地确认:山西机器厂院内西北角,现已用做仓库的两栋灰砖房,就是当年日军“太原集中营”的牢房。当“太原集中营”的幸存者们看着眼前这两栋唯一现存的遗物,百感交集。
高桥幸喜和侗佃米藏看着这熟悉的牢房,看着当年自己驻扎、生活过,对中国被俘的抗日志士们犯下累累罪行的地方,面对着陪同他们的昔日曾关押在这里的“战俘”,他们两人再次低下了头,毕恭毕敬地站立在那儿,闭上双眼,深深地弯下了他们的腰,默默地忏悔,并请求原谅。面对当年的日军士兵一次又一次的弯腰,一次又一次的忏悔,几位当年的“战俘”又能对他们说些什么呢?他们深知这些日军士兵也是“受害者”,是日本军国主义教育下的“受害者”,只能寄希望于他们为中日友好搭起一座桥梁,为消灭战争做出自己的贡献,这就是最好的“谢罪”。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