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晚清大变局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2256069
  • 作      者:
    毛屋堂著
  • 出 版 社 :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编辑推荐
    一本最接近晚清历史真相的历史通俗读物
    一段只要是中国人,就不能不看、不能不了解的历史
    穿透历史的层层迷雾,真相将会在这里水落石出
展开
作者简介
    毛屋堂(笔名),世界华人作家协会会员,60后,毕业于安徽大学历史系,历史学学士,行走于写作与研究的边缘。长期致力于历史与人伦、管理学边缘学科探索。其嬉笑怒骂的写史风格,风趣、真诚的说史态度,得到读客的热捧。
展开
内容介绍
    英法等国和清政府有血海深仇么?他们为什么要和万里之外的中国打仗呢?答案只有一个:赚钱,一切为了赚钱!
    中国巨大的市场使得以英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列强垂涎三尺,为了扭转和大清做生意一直亏损的局面和打开中国的市场,它们冠冕堂皇地发动了鸦片战争。
    在与清军作战以及与当时政府官员和皇帝交往的过程中,贵族们愚昧无知﹑孱弱无能表露无遗,它进一步激起了列强们的贪欲。
    晚清政府中的一些开明人士,也开始了打破陈旧观念,逐步实行“对外开放”。他们对列强从对抗到屈服直至合作的态度映射出了那个时代的历史剪影。
    中国开始出现了“千年未有之变局”。
展开
精彩书评
    清王朝的声威一遇到大不列颠的枪炮就扫地以尽……(晚清政府)受到了致命的打击,闭关自守的、与文明世界隔绝的状态被打破了,开始建立起联系。
    ——马克思
    
    今则东南海疆万余里,各国通商传教,往来自如,麋集京师及备省腹地,阳托和好之名,阴怀吞噬之计,一国生事,诸国构煽,实为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
    ——李鸿章(直隶躜靼、北洋大臣)
    
    泰西之轮楫,旁午于中华,五千年来未有之创局也。
    ——曾纪泽(曾国藩之子、曾任英法大使
    
    合地球东西南朔九万里之遥,胥聚于我一中国之中,此古今之创事、天地之变局,所谓不世出之机也。
    ——王韬(学者)
    
    今泰西数十邦叩阕互市,与我中国立约通商,入居内地,此乃中国一大变局,三千余年来未之有也。
    ——郑观应(著名实业家)
    
    南洋诸岛国……明以前皆弱小番部,朝贡时通。今则胥变为欧罗巴诸国埔头,此古今一大变局。
    ——徐继畲(福建巡抚)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 
    题记:我们的故事,要从清晚期一位思想家兼文学家说起,看一看大清的系统漏洞是什么,洋人(黑客)如何利用鸦片(病毒)侵入大清这个系统的。 
    一、大清的系统漏洞 
    知识分子严重“被盆栽” 
    中国的盆栽艺术,让世人惊叹。一株貌不惊人的古树桩,在盆栽艺人的手里,能变成苍桑韵味的美景,即便不懂艺术的大老粗也为之惊奇。 
    中国的历史进入近代,作为社会脊梁的知识分子阶层,却出现了类似于“被盆栽”的奇特现象。 
    大清末期的知识分子,是被放进盆子里栽培出来的“怪物”么? 
    有个人说,是的。 
    这个人,要说起来,很多人都熟悉,他的名字叫龚自珍。之所以我们大家都熟悉他,倒不是因为我们了解他的思想有多么的伟大,或是象曾国藩、李鸿章、胡雪岩那样被一些人批、被另一些人捧,争论得唾沫横飞;我们大家知道龚自珍,得益于我们的中学课本,那里选入了他的一篇文章。 
    《病梅馆记》 
    江宁之龙蟠,苏州之邓尉,杭州之西溪,皆产梅。或曰:“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固也。此文人画士,心知其意,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又不可以使天下之民,斫直、删密、锄正,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梅之欹之疏之曲,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有以文人画士孤癖之隐明告鬻梅者,斫其正,养其旁条,删其密,夭其稚枝,锄其直,遏其生气,以求重价:而江浙之梅皆病。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 
    予购三百盆,皆病者,无一完者。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纵之顺之,毁其盆,悉埋于地,解其棕缚;以五年为期,必复之全之。予本非文人画士,甘受诟厉,辟病梅之馆以贮之。 
    呜呼!安得使予多暇日,又多闲田,以广贮江宁、杭州、苏州之病梅,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 
    表面上看来,这位龚老师只不过在记述好好的梅花树通过文人雅士斫直、删密、锄正的功夫,以及社会流行的某种审美意识的带动作用,将正常的梅花树变成病梅的过程;讲述自己在家里买病梅、栽病梅、哭病梅的零碎烦琐事儿,指责这类人只凭自己的喜爱嗜好,不顾及梅树自然生长的规律,切断正干,留下旁枝,把它们任意扭曲,还用棕绳来束缚它们。 
    他为着这事打抱不平:买了三百盆病梅,哭了三日三夜,还花了N多银两,买了N多田产来栽这些病梅。 
    即使在今天,如果让一位不知里究的90后读者来理解,他的结论一准是:这个伟大的文学家,肯定是个精神病人。“晕啊!汗啊!病梅就病梅,管你屁事。钱多了不是?还去买田置地栽病梅,精神病啊。还哭了三日三夜?那也太夸张了吧。” 
    如此短小的文章,如果抄到一张厕所的卫生纸上,估计长度还不够,然而,却达到了传说中骂人不带脏字的极高境界。通篇都在骂中国的知识分子,骂中国的大小官吏,却看不出一点点骂人的痕迹。 
    龚老师如果不是夸张地做秀,如果不是为着发表文章赚那么一点可怜的稿费,多少总该有些他的理由吧? 
    龚自珍出生于1792年,27岁中举人,38岁中进士。之后官至内阁中书、宗人府主事、礼部主事。 
    应该说,在那个旧社会,他的学业顺利、仕途平坦,不会有什么心理上的障碍。然而,令人费解的是,与其它官员不同,他的思想却诡异得很。他居然把当时大清广大的知识分子,在职在朝的大小官吏,一概骂为“病梅”,这就让人有些费解了。 
    病秧秧的大清朝 
    清代乾隆朝,号称盛世,然而,早已有人指出,盛世之时,从经济到政治,开始内亏了。 
    嘉庆朝,已经成了破落户,遇到某地大洪水或某处大面积干旱,蝗虫地震之类的天灾,连门面都难以支撑。 
    时序进入到道光先生掌权,那日子真是一天难似一天。国库里没了银两,国门口有一群外国人,他们身材高大,金发碧眼黄胡子。背包里藏着一包又一包的鸦片烟土。他们将那玩意儿变卖成银两,将大清国非常有限的银子夜夜不歇地运走。 
    龚自珍先生坐在天朝大国的朝堂之上,正是看到国库里银两越来越少,景象越来越凄凉,做了一件常人不愿意做的事,寻找国家日暮途穷的病根子。 
    这实在是一个大题目。要么是政府官员有问题,要么是下层民众有毛病。这么一个大国为何吃了上顿没下顿,为何百姓穷得卖儿卖女,为何大江大河没钱治理,为何天灾人祸没钱救济?为何不是富国强兵,而是国力日积日弱,大有风雨欲来、大厦将倾之势? 
    龚大人做这样的题目,肯定还有他个人的原因,照理讲,他应该不是吃饱了饭挣的难受。 
    ……
展开
目录
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 
一、大清的系统漏洞 
二、茶叶之爱与茶叶之痛 
三、皇帝的烦心事 
四、咋就整出一战争来了呢? 
五、清军就是这样不靠谱 
六、战后研讨会 
七、英国资本家的烦恼 
八、我的广州我的城 

太平天国时期 
九、找了一个造反的工作 
十、洪老师改行做皇帝来了 
十一、曾国藩的能量 
十二、失去平衡的权力 
十三、天父的败局 
十四、志怀高远却四处扑腾 
十五、海归派的作为 
十六、苏杭两州的腐败堕落 
十七、金陵王气向何方 

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 
十八、四两拔千斤的讹诈力 
十九、北上大沽口 
二十、借口总能找到 
二十一、第一回合的较量 
二十二、胜利者的郁闷 
二十三、国门是如何敞开来的 
二十四、让大清皇帝的眼泪再飞一会儿 
二十五、国际大骗局 

中日对比研究 
二十六、作家魏源的眼泪 
二十七、日本·兰学之风 
二十八、大清的武器制造技术 
二十九、最早的留学生 
三十、从抚夷到攘夷 
三十一、跪拜风波 

战后形势与对策 
三十二、关于外交政策反转的技术分析报告 
三十三、兰儿的策划案 
三十四、三角关系 
三十五、心理变化 
三十六、发战争财的卓越创意 
三十七、权力的重新分配 
三十八、血染的黄昏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