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人常对日本这个民族在同胞面前过分的礼貌和在异族面前过分的 残暴感到迷惑不解。但这正是武士文化的特点,严谨的修身与疯狂的发泄 双重人格相融合的产物。严谨的修身压抑着他们的心智,而这种压抑下的 情绪又不能倾倒在同胞身上,只好用来对异族发泄,这或许是对他们行为 的 最好解释。当这些武士肩负天皇的命令踏上彻底的“公共场所”——中国 时,便带着忍者修炼出来的压抑将自己的性饥渴和战争欲望发泄到中国的 女人和男人身上。看到这儿,您会问,从隋朝起日本不一直是中国的学生 吗,为什么会变成这个样子?这个巨变的动因是1853年的那四艘黑船。19世纪中叶之前的日本,状况比中国还要差,美国海军学院院长马汉 这 么说:“日本人是一个荒谬可笑的民族,缺乏使国家强大所必需的军人气 质,这是个很弱的民族,几乎是处在年轻幼稚的时代,往往使.人们觉得这个 民族 的发展与当代强国间有很大差距。”但日本人并不知道他们的差距,直到 1853年7月8日江户海面出现四艘巨大的黑船时他们才发现差距。这些黑 船是美国东印度舰队司令佩里的舰队。佩里登陆后下令开枪,日本所有战 马都惊了,它们从没听过枪声。日本人划小船准备上演日本版赤壁之战,火 烧美舰。佩里下令开炮,但打不着日本船,因为它们太小了,不过炮弹掀 起 的浪把日本船弄沉了。那么日本人面对美军有什么表现呢?佩里的日记里记载了这样一件 事:一天夜里,两个日本人偷偷爬上美国的船,他们想随船去美国,看看 美国 为什么这么强大。在当时的日本,擅自出国是要被处死的。尽管那两人最 终被送下船,但日本人的求知欲已可见一斑。平民对黑船的到来表现出好奇,而幕府当局对此则感到恐慌。1854年3 月,日本被迫签订《日美亲善条约》。值得一提的是,在佩里当年登陆的地方,日本建起了佩里公园,一座 纪 念碑巍然屹立,上有伊藤博文的亲笔手书:“北美合众国水师提督佩里上 陆 纪念碑”。每到佩里登陆的日子,日本都举行纪念活动。在活动中入侵者 美 国人被塑造成英雄,而日本人自己却被处理成滑稽可笑的角色,他们身穿 黑 衣,蹦蹦跳跳,惊慌失措。在中国人看来佩里对日本进行军事威胁,是强 迫 日本开国,是殖民主义。但日本人不这么看,他们认为日本后来之所以强 大 就是因为佩里军舰的到来。‘福泽谕吉更是说:“这次美国人跨海而来,仿佛 在我国人民的心头燃起一把烈火,这把烈火一经燃烧便永不熄灭。”的确,这 把火烧起了日本走向大国崛起之路的欲望,改变了日本的历史走向。日本从海军开始走上新路,他们建造了第一所海军造船厂,也派留学 生 去西方学习。福泽谕吉就是留学生之一。他们来到美国,不住豪华旅店,桑 拿按摩更是想都没想过,他们躲在下等舱啃饭团,天天和外国人探讨技术 与 学术思想。总之,日本人把公款用到了刀刃上,他们回来后都面黄肌瘦,但 却带回丰富的精神食粮。《暖昧的日本人》里说:“这个岛国民族的血液 里流 淌着一种天狗吃月亮的疯狂,其思想精神具有无边的威力,可以创造人间 奇迹。”在美国,福泽谕吉看到日本大款用来做钱包的绒毡在美国随处被用做 地毯,踩来踩去。后来他又前往欧洲,由于他听说欧洲吃住不便(也不知他 听谁说的),便随船带了几百箱大米和几十个灯笼。可到了巴黎一看,这些 东西白准备了。他们住的旅馆是五层楼,灯光下夜晚如同白昼,饭店摆满 了 山珍海味。巨大的反差对福泽谕吉产生了极大刺激。回国后,他说:“为 今 日计,我国不应犹豫等待邻国之开明而共同振兴亚洲,不如脱离其行列与 西 方文明共进退,对待支那、朝鲜之法,亦不能因其为邻国而给予特别关照,唯 有按西洋人对待彼等之法处理之。”这就是“脱亚入欧”的来历,“脱亚 入欧”从此被日本政府奉为圭臬。日本由此准备对邻国举起屠刀。P3-4
展开
——历史作家 金满楼
刘澍的《麻辣近代史》有别于近年时兴的宏大叙事式的断代史写作。对国人耳熟能详的历史,他往往深入挖掘史料,选取一个好玩却颇具代表性的侧面来阐述。鲜活的材料和厚重的语言让阅读充满了快感与思索,可谓惊喜不断,欲罢不能。
——《明朝一哥王阳明》作者吕峥
有才、有序、有理、有趣。
——《唐朝从来不淡定》作者豆子
在我看来,历史需要严肃而不失生动地去解读,因为,历史决不是死的,而是鲜活的人们留下的印迹。那些个彪炳史册的人物,无论如何,我们都是可以发掘出一些高于我等众生的闪光点来;历史需要用认真细致的笔触,才能寻找出一些看似清晰的事件中的曲折,如此,读史才不至于仅仅作为茶余饭后的谈资或者炫耀学识的噱头,而真正对个人的成长有所裨益。因此,用敬畏的态度孜孜以求于历史的全貌,又不忽略貌似无关的细节,并尽可能用轻松又不失于戏谑的语言诠释你所发现的历史真实,这是未来写史人的责任,这也是我在写作历史时所始终坚守的一点。铁血君的这部大作,将中国近代历史的细节展现给我们,语言隽永,结构严谨,在阅读该书的同时,我也惊诧于作者的年轻、笔法的老道和知识的广博。在我看来,书籍的优劣,唯一的评价标准在于它是否耐读,是否经得起读者的反复咀嚼,而这部书即是那种不可多得的好书。
——《西晋风云》作者孙峰
新鲜角度,撞击厚重历史;以小见大,触摸近代画卷;喜闻乐见,阅读常温常新。
——《最美不过诗经》作者李颜垒
这是一本讲述中国近代史的书,又是一部独立思考、颇具个性观点的读史札记。1840年后的百年中国,经历了沧海桑田般的剧变。作者用幽默风趣、通俗易懂的笔法,用客观、真实的事实,细腻地勾勒出了百年中国的立体画卷,向读者展示了那个波澜壮阔的时代风貌。
——《凋落的昙花——新莽王朝兴亡往事》、《泣血的帝途——刘秀与东汉帝国》作者雪域桃源
近事兴衰几春秋,官史迷离吾辈愁。拨云见日澄玉宇,涯声一片赞不休!
——秦纵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