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近代中国的历程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101087727
  • 作      者:
    《文史知识》编辑部编
  • 出 版 社 :
    中华书局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内容介绍
    《主题精华本:近代中国的历程》主要内容包括:晚清:中国人怎样走向世界,中国形象在近代文学与传媒里的几个主要意象,留日学生与清末新式学堂教育,救亡启蒙与文化转移——比较视域里的近代中国留学史与东方现代性问题等。
展开
精彩书摘
    可这样一件事情,却成为舆论的焦点,很多传言不胫而走。在八月三日,候选郎中陈时政向光绪帝呈折,主张援引伊藤博文做顾问:“顷闻伊藤罢相来游中土,已至京师,将蒙召见,如果才堪任使,即可留之京师,着其参与新政,自于时局更多裨益。”(《条陈时务便宜折》,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
    另一件事情为,光绪帝决定在八月初五日召见伊藤博文,并安排负责接待的张荫桓事先拟订“问答节略”。在变法的关键时刻,中国的皇帝要召见来自日本的在野政治家,其决定的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含义。
    此事对于慈禧来说,是一件关乎她能否继续掌握皇权的大事。慈禧感觉到,如果任光绪帝将伊藤博文留下做变法的顾问,那么将会形成自己难以控制的局面。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八月初六日慈禧宣布再次训政与伊藤博文访华有直接的关系。
    慈禧在戊戌变法中前后态度的转变,并非是一时的矛盾使然,它是历史的必然与偶然的复杂交错,是慈禧的个性品格与文化制度的必然体现。
    慈禧是传统文化价值体系的代表,无论在经典文化和通俗文化方面,她都具体而细微地体现了中国士绅阶层所传承的中国文化。
    她洞悉人性、工于心计、个人至上、敢做敢为,具备专制帝王所应有的素质。她的成功在于在男人统治的世界上,夺得了本应由男人把握的最高权力,并且按照自己的意志,做出了一番事业:三度垂帘听政、两决皇储、乾纲独断、运大清国脉于她的股掌之上,并且极大地影响了中国近代历史的走向。作为大清王朝的实际主宰者,当臣下把有利于王朝发展、意见比较一致、阻力不是很大的新措施呈请其批准时,她会允准。从办同文馆、派幼童出国留学、建造船厂到清末新政都属这一类。于是,一个支持改革的慈禧便出现在历史舞台上。
    ……
展开
目录
失去重心的近代中国
失去重心的近代中国
明定国是:背景与意义
20世纪新中国的呼唤——《少年中国说》论析
慈禧与戊戌变法
走向世界
晚清:中国人怎样走向世界
中国形象在近代文学与传媒里的几个主要意象
留日学生与清末新式学堂教育
救亡启蒙与文化转移——比较视域里的近代中国留学史与东方现代性问题
女界革命
消失在历史迷雾中的女界革命——何震和《天义》报
晚清女权思潮溯源
近代“新小说”中的妓女新群像
“自由大可结婚姻”——晚清婚姻自主的言论和实践
乡下人进城
近代小说中的“乡下人进城
1911:革命、秩序与社会阶层之异动
挣扎在社会的底层:城市下层民众的生存策略
晚清的上海租界
租界与上海城郊农村
上海租界里的外国人
晚清小说中的上海租界形象
近代租界类城市的复杂影响
尚武的精神
“从军乐”与“祈战死”——中国近代“尚武”精神的提出与乐歌创作
礼教建军与治军
甲午中日陆海决战
革命
八卦世界——辛亥革命时期谣言的制造与传播
就“号”这一口——国民革命中的口号政治与政治口号
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孙中山
一个社会解体的时代和辛亥革命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