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四,满汉复合官吏制度的影响。
与历代封建王朝相比,清代官制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重要官职设满汉双职。顺治五年(1648年)七月,“设六部汉尚书,都察院汉左都御史,各一员”。陈名夏等6人分任六部汉尚书,徐起元为都察院汉左都御史。六部、都察院实行满汉复制,此后成为定制。这种官僚体制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就是职权分散,官员间极容易扯皮。“或事无专责,致生推诿;或人无专事,至多废弛”,“贤者苦于掣肘而不得尽其长,不肖者便于推诿而借以分其谤,事之举者转少”。加之满员权重,往往造成汉宫无权的尴尬境地,“权归满人”,汉官只能仰承其鼻息。从而也削弱了他们的责任心。
更有甚者,又往往以王大臣兼管部务,从而使部院长官形同虚设,而王大臣又往往兼管数部,不可能事事躬亲,这就使受王大臣亲信的司员等很容易操纵具体事务。乾隆年间曾任军机章京的著名学者赵翼就曾抱怨说:“一部有满汉两尚书、四侍郎,凡核议之事,宜允当矣。然往往势力较重者一人主之,则其余皆相随画诺,不复可否。若更有重臣兼部务,则一切皆惟所命,而重臣者实未尝检阅也,但听司员立谈数语,即画押而已。故司员中为尚书所倚者,其权反在侍郎上。为兼管部务之重臣所熟者,其权更在尚书上。甚至有尚书、侍郎方商榷未定,而司员已持向重臣处画押来,皆相顾不敢发一语。昔人曾奏请亲王不可兼部务,盖有所见也。”如此摆设地位,又怎么能激发他们的事业热情呢?
其五,精神、思想方面的长期抑制和打击。
从历史上来看,中国的官僚阶层无论是在社会经济、政治地位上,还是在人们的思想观念上,都是一个尊贵的阶层,被称为四民之首。他们既是社会的管理阶层,又是整个社会的表率,享有崇高的地位,即使位在至尊的封建君主也对他们优礼有加,封建君主们为维护他们的家天下的长治久安,就要对他们治理国家的建议给予应有的重视。
然而自明代以后,随着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的发展,官僚阶层的政治地位不断受到削弱。明代廷杖制度的推行,对士人阶层的尊贵观念是个沉重的打击。清代虽没有明代残酷的廷杖制度来钳制官吏,但有几个因素导致官僚阶层尊贵观念的进一步沦落,其一是前面谈到的经济地位的下降;其二是集权制度的空前强化,对官僚阶层权力和行为的极大约束;其三是文化专制政策的打击;其四是满族贵族沿袭下来的主仆观念影响。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