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信史立国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208108318
  • 作      者:
    姜义华著
  • 出 版 社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内容介绍
    《信史立国》是作者近年研究成果的新结集。作者从“信史立国的峥嵘岁月”、“堪为楷模的师长”、“备尝艰辛的求索和反省”、“成就斐然的群体攻坚”等四个方面探讨了有关中国近现代史的诸多问题,从学术史、学人史的角度,来展示自己近年来对中国近代史的探索和思考。
展开
精彩书摘
  在全国上下专心致志、聚精会神地进行经济建设的时候,历史研究在全面准确认识中国国情和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方面,破除了许多人们已习以为常的错误观念,提供了切合中国实际的理论支持与事实根据。历史学家们根据中国两千多年小农经济存在和演变的事实,说明了小生产每日每时自发大量普遍产生资本主义的结论并不符合中国实际,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比之公社制事实上更加适应中国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准,同时也说明了农民问题的真正解决,为什么必须有赖于工业化、市场化、城市化及农业生产力自身的巨大进步。历史学家通过近代以来中国现代化的曲折历程,说明了国家资本、民营资本、私人资本为什么各有其不可互相替代的积极功能。一段时间,“史学危机”声浪甚高,深入考察,所谓危机,其实是因为固守当年的一些所谓“规律”、“法则”,诠释不了中国的历史实际。中国古代奴隶制与封建制分期问题一直争论不休,很大程度上因为它本身就是一个伪问题。中国领主封建制、地主封建制、小农一地主制争论不休,也是因为要强行将中国历史演进轨迹纳入欧洲历史发展的框架。正如欧洲历史发展有其自身特色一样,中国历史发展有自己的特点,只有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借鉴别国成功的或失败的经验,方能找到真正能引导中国健康快速向前发展的正确道路。
  在突破单一化的公有制和计划经济体制,全面推进中国工业化、市场化、城市化和全球化方面,历史学家通过以往历史经验和教训的科学总结和世界视野的广泛考察,提供了大量具有很强说服力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富有前沿性、开拓性的勇敢探索。在这一方面贡献最多的自然是中国经济史特别是中国近现代经济史的研究。国内市场史、国际市场史、区域市场史、铁路史、公路史、航空史、水运史、邮电史等交通史,货币史、银行史、汇率史、信贷史、证券史、期货史、保险史等金融史,劳动密集型、资源能源消耗型、资本密集型、知识与技术密集型等不同产业的发展史,经济结构变迁史、经济制度史、经济运行机制演变史、非经济因素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史,以及部门经济史、区域经济史、民族经济史、山林草原经济史、海洋经济史等,所有这些领域的研究蓬勃展开。这些成果,对于有纵深感地把握现代化全球化进程中资本、劳力、智力、技术、信息、资源的高速流动的客观规律,制定正确的发展战略和策略,开阔了眼界、活跃了思路、提供了经验与鉴戒。
  这一时期历史研究的成就,不仅仅局限于经济史领域。当人们专注于谋求经济高速增长时,历史学根据国内外以往丰富的历史经验与沉痛教训,早就敏锐地投入很大力量开展中国文化史与世界文化史以及文化发展战略的研究。这不仅仅因为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离不开人们观念的变革、思想的解放,现代化的实现离不开人自身现代性的培育,还更因为在工业化、市场化、城市化、全球化进程中,文化一旦缺失,人们极易陷入价值迷失、道德迷失、行为规范迷失,权力走向腐败,利益走向失范、失序、失衡,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纵欲主义会将人们变成权奴、钱奴、物欲之奴。历史学界从20世纪80年代前期,就开始了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和世界文化,包括精英文化、大众文化、观念文化、物化了的文化、制度化了的文化的全面研究,推出了众多文化史研究论著,包括各种断代文化史、区域文化史、民族文化史、各专门领域文化史新成果,为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和社会变革、文化发展,特别是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丰富的多彩多姿的传统文化资源、世界文化资源,以及相关的重要理论。
  ……
展开
目录

一、信史立国的婚嵘岁月
中国人文科学五十年
从革命布新到人的解放:中国史学六十年
当代中国史学:从帝王之学走向普遍性的入学
从“史官史学”走向“史家史学”:当代中国历史学家角色的转换
论我国历史科学的现代化
二十世纪文明史:当代史学的首要课题
深化与拓展上海史研究的建议
超越思维定势:全面推进民国人物历史研究
走出思想上文化上的“被殖民”
二、堪为楷模的班器长
记与共和国同行的上海史学家
“先把生活本身弄个明白”
——周谷城《中国通史》、《世界通史》重印序
“斗争哲学”重围中的孤军奋战
——周谷城六十年代历史哲学新论重评
求真守实抉奥探幽
——陈守实传
黎澍与历史创造者问题的拨乱反正
在自由境界中遨游
——读陈旭麓《浮想录》
“马克思主义者总要不断思考”
——追思王元化先生
当代墨家巨子蔡尚思
——贺蔡尚思百岁华诞
中国古代文明的守护者和传薪者
——记马承源
三、备尝艰辛的求索和反省
珍视先行者的哲学探录
——台湾版《章太炎》自序
小农社会:解开中国历史秘密的一把钥匙
——《百年蹒跚——小农中国的现代觉醒》自序
文化危机意识与文化的更新及再创
——《章太炎语萃》编序
从史著看中国史学发展脉络
——《中国学术名著提要(历史卷)》前言
特立独行章太炎
——《章太炎评传》自序
孙中山与世纪中国之造型
——《大道之行——孙中山思想发微》自序
重视思维方式的全面革命
——《理性缺位的启蒙》自序
知识精英的蜕变和新生
——《章炳麟评传》序
要正确了解历史
——《中国历史十一讲》序
“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中国通史教程》几个问题的说明
时代呼唤思想
——《理性缺位的启蒙》韩文版序
释“中国重撰”
——《现代性:中国重撰》序
孙中山的思想财富
——《天下为公——孙中山思想家剪影》自序
我们文明的核心价值
——《中华文明的根柢》序
四、成绩斐然的群体攻坚
负起我们的责任
——《光与影——台湾社会与文化论丛》献辞
重新认识孔子与孔学
——《孔子:周秦汉晋文献集》前言
学术的大众化与大众的学术化
——读南怀瑾著作
中西孔道起点于斯
——《知新报》影印本序
重估胡适
——《胡适评传》序
复原真实的澳门
——《生存之道——论澳门政治制度与政治发展》序
澳门历史的反光镜
——《镜海丛报》影印本序
翻译与启蒙
——《世纪上海翻译出版与文化变迁》序言
孙中山研究的“他山之石”
——《伟人相册的盲点——孙中山留影辩证》序
应重视上海金融史的研究
——《上海金融业与国民政府关系研究》序
治史贵有魂
——《史魂》序
再现农民生活场境的努力
——《近代江南乡村地权的历史人类学研究》序
慎思笃行
——《慎思集》序
袁世凯的多重性格与多面作为
——《袁世凯与近代名流》序
黄山脚下的知青故事
——《知青部落》序
在文明转型和民族复兴中发现与创造
——《二十世纪中国社会科学》序稿
中国学术史研究的一座丰碑
——读《二十世纪中国社会科学》
家谱中的地方文化
——《常州家谱提要》序
上海地方自治的全景考察
——《上海地方自治研究》序
西学东渐的一个剪影
——《西医东渐与文化调适》序
乡村社会转型与中国现代化
——“革命与乡村”丛书总序
婚姻制度实证研究的力作
——《婚姻制度从传统到现代的过渡》序
努力推动陈独秀研究
——《陈独秀与世纪中国》序
中国近现代公共舆论构成再认识
——《宽容与理性——(东方杂志)的公共舆论研究
(一)》序
湖南历史研究的新成果
——《湖湘文化与湖南的尊孔读经(—)》序
复旦史苑的缩影
——《光华文存·史学卷》序
中国近代思想学术谱系的延续与更新
——《科学时代的人文主义》序
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北洋集团
——《北洋集团崛起研究(—)》序
重新研究土地改革运动史
——《地权变动与社会变迁》序
中国会展业的兴起与发展
——《百年演绎:中国博览会事业的嬗变》序
中国近代“政治学科”形成前史研究
——《晚清之“西政”东渐及本土回应》序
治史不能止于史料的爬梳排列
——《出版与文化政治:晚清的“卫生”书籍研究》序
更重要的是文化、精神与思想
——读陈占彪《清末民初万国博览会亲历记》
历史上的钓鱼台列屿
——《钓鱼台列屿——历史与法理研究》序
辅仁之道
——《同仁:孙中山与梅屋庄吉》序
以世界眼光考察中国发展路径
——读张维为《中国震撼》
中国传统城市转型的缩影
——《非条约口岸城市化道路——近代长江三角洲的典型考察》序
有大觉悟成大功德
——《印光法师行业考》序
五、赘语
不敢懈怠的责任担当
——学术自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