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学识和功力的工作。
其三,保存原貌,注明出处。
黄遵宪的各种作品,不仅极为分散,而且存世情况也十分复杂。已经刊布于世者,各书的不同版本之间多有文字歧异和内容详略之处;散见各处者,有的原刊篇目文字与后世流传者互有异同出入,还有的存世手稿与当年公布者亦有详略之别。诸如此类,不一而足。对此,编者遵循古籍整理贵在存真的基本原则,凡有手稿存世者,尽可能追寻原件,采用手稿作底本,以避免第二手资料的失误。如黄遵宪《致王韬函》,浙江省图书馆古籍部曾于上世纪80年代据该馆所藏“已装裱成册的黄遵宪致王韬(字紫铨、子诠)亲笔信九通”,首次予以点校整理发表。其后,郑海麟、张伟雄据此收入《黄遵宪文集》。吴振清等则在此基础上再加搜集,增益8封,共计17封,收入其编校整理的《黄遵宪集》。《全集》编者则直接依据浙江省图书馆所藏黄遵宪书信原稿,并进一步搜集到天津南开大学所藏黄遵宪手稿,重新加以整理编排,或分或合,厘为16封,再加上从上海图书馆新发现的一封手稿,合计17封,均按时间先后顺序,收入《函电》一编中。至于一些无手稿可寻的作品,编者也尽量查找最先刊载的原文,以避免后世转载过程中发生的脱误。
针对黄遵宪作品散见各处、存世状况复杂的情形,《全集》编者在尽最大努力保存和反映作品原貌的同时,还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不惮繁难,不辞辛苦,于所收录的每部甚至每篇作品之后,都逐一注明来源或出处。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