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我国农业保险的供给现状分析
改革开放后,我国于1982年恢复农业保险业务。1983-1993年,在计划经济体制背景下,该项保险的盈亏由国家财政资金负责平衡,这种模式下保险公司对农业保险的成本和盈亏考虑较少。1982-1994年,我国的农业保险发展相对较快,保费收入从1982年的23万元增至1993年的5.6亿元。这一时期,我国农业保险承担了4600亿元的农险责任,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起了积极作用。但从1994年起,原来经营农业保险的保险公司开始进行商业化转型,农业保险开始向市场化过渡。保险公司对农业保险的商业化运营要求遵循市场原则,这种商业化农业保险模式与农业保险的政策性、非赢利性的经营特性相背离,使农业保险市场矛盾重重,出现发展缓慢甚至是停滞萎缩的局面。2004年中央一号文件出台,以后接连7年,中央一号文件都对农业保险提出了建议和一些保障措施,这使得农业保险又一次走上了稳步发展的道路。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农业保险一直处于艰难的探索期,有必要对此作一个详细的研究。
3.1.1我国农业保险的供给现状
农业保险是处理农业非系统性风险(如天灾人祸等)的重要财务安排,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现代农业发展的三大支柱(农业科技、农村保险和农业保险)之一,是世贸组织允许各国支持农业的“绿箱”政策之一,日益受到各国政府的重视。
在我国,农业是基础产业,也是弱质产业,面临市场和自然双重风险的威胁。加入WTO后,我国弱质农业面临更加严峻的国际竞争,但是,为农业保驾护航的农业保险近年的发展情况并不稳定,波动幅度较大。从总体上看农业保险保费收入还是有所增加的,只是其增量较小。从1994年到2006年的十三年间,增长额不到2亿元,增长率不到40%;而同期的财产保险增长额近1050亿元,增长率将近450010。2007年财产保险收入和农业保险收入都出现了突飞猛进的增长,财产保险收入2006-2009年三年就增长了近1300亿,农业保险收入也从2006年的8亿元猛增到2009年的133亿元。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