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令人百思而不得其解的是,人们似乎并不在乎这一切。在1982年春季的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会议上,一位地方联储官员指出,在他所在的地区,企业管理层和工会领袖都决心坚持到底,绝不动摇。他说:“甚至是工会组织也坚决支持现有政策,他们真诚地希望,我们能坚持下去,而且能不断致力于解决长期的基础性问题,而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长痛不如短痛,这已经成为共识。”同年春天,沃尔克接受邀请,参与一次由房地产业组织的例会,这多少有点让他发憷,他们毕竟是所有行业中最难对付的。但沃尔克的发言斩钉截铁,没有一丝的胆怯和退让:“如果放弃努力,任由通货膨胀恣意发展,我们过去所经受的一切苦难就将毫无意义。总有一天,我们必将要忍受更大的痛苦,结局将让我们无法承受。”意外的是,他的讲话迎来了人们长时间的起立鼓掌。
谢天谢地,通货膨胀终于在1982年中期停下了脚步,进入下半年,消费价格指数(CPI)基本处于平抑状态。到了年底,联邦储备基金终于下降至可以接受的8.7%。尽管经济增长率直到1982年第四季度才变成正数,可到了1983年,就已经达到了令人欣慰的4.5%,1984年更是一发而不可收地猛增至7.2%。与此同时,美元币值也开始强势上涨。令一直为赢得总统大选而绞尽脑汁的共和党人沮丧的是,在1984年中期,势头依然强劲的沃尔克再度得到里根总统的全力支持。整个年度的实际GDP增幅始终保持高位,直到1985年才回落到依旧可观的4.1%。与此同时,通货膨胀率的下降也同样令人振奋,只有1.9%,这也是20年来的最低水平。
……
展开
——王松奇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长《银行家》主编
本书深刻揭露了华尔街金融精英因贪婪私欲,而将整个世界拖入万亿美元坏账窟窿的真相。这些人既不关心本国民众和国家的利益,更不会顾及其他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民众的利益,倘若中国金融改革沿着他们鼓吹的金融自由化推进,势必步美国后尘而坠入金融危机的深渊。
——杨斌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著名经济学家
这是第一本有关信贷危机的论著,早在2005年,莫里斯就已经预见了这场无法逃避的危机。毫无疑问,这是一本极具穿透力的巨作,它揭开了一场几个月之后便成为美国经济最热门的大争论。
——《经济学人》(ECONOMIST)
莫里斯先生用犀利的眼光看穿了这场久已形成的危机。作为一个文笔高雅的作家,莫里斯用最简洁明了的语言为我们解读了魔鬼般的华尔街金融工具,任何一位读者都会觉得不虚此读。
——《纽约时报》(NEW YORK 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