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总量经济的增长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而反观这一时期区域经济的发展则呈现出了较明显的空间非均衡性,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演化进程也呈现出阶段性的变化态势。从改革发端到20世纪90年代初期的十余年间,我国区域经济增长差距总体呈现出逐渐缩小的趋势,但此后至今的二十多年来,区域间的经济增长差距又在渐次拉大。省际之间和东中西三大地带之间在经济总量、产业结构和增长效率等层面的差距扩大,并已经形成了区域经济的非均衡增长格局,区域经济发展的失衡已成为困扰我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发展的重要矛盾之一。
虽然在改革开放以来东部沿海率先发展的“梯度性”区域制度与资金供给的背景之下,我国地区经济的非均衡增长具有现实必然性,并且其在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优化配置的效率要求,但是这种非均衡增长客观上拉大了区域间的贫富差距,造成区域发展的“极化效应”远高于“涓滴效应”,也是不争的事实。因此,在承认区域经济非均衡增长格局具有现实性的同时,必须控制区域经济发展的非均衡程度,充分发挥经济发达区域对欠发达区域的示范和辐射作用,以解决我国经济发展中区域严重失衡的瓶颈问题。
对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或非均衡性的考察,现有的研究大多侧重于从地理区位、资源禀赋、政策制度等角度加以解释。但是,无论是在短期还是长期,资本积累和技术进步(生产效率)都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进而也是影响区域经济增长差异的重要因素,而区域金融的发展至少在(也恰好在)节约交易成本、影响储蓄率、促进资本加速形成、提高资本配置效率以及为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提供资金支持等方面,对于区域经济发展有着重大意义:同时,区域经济的增长也在维护和改善金融生态、动员和累积金融资源等方面为金融系统的培育和发展提供了土壤及动力。因此,区域金融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实际上存在着一种双向的反馈效应,从这个意义上讲,区域金融发展的差异应当是区域经济增长非均衡性的一个重要解释变量。从金融发展差异的角度审视区域经济增长的非均衡格局,对于认识金融因素在区域发展过程中的影响和作用,进而通过金融环境的塑造和金融工具的运用促进区域经济的均衡增长和协调发展,具有积极的政策意义。那么区域金融发展差异到底体现在哪些方面?如何界定并系统地测度区域间的金融发展差异?我国区域经济增长非均衡的性质及其演变态势是怎样的?金融发展的区域差异是以何种机理并且在多大程度上加剧了区域经济增长的非均衡性?这两方面差异的发展趋势是收敛还是发散的?如何从改善金融环境入手实现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对这一系列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有着较大的学术意义和现实价值,对其分别予以解答和阐释也将是本书的主题。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