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基本原则
随着中国逐渐开放资本账户,逐步施行浮动汇率制成为宏观经济管理追求的目标。尽管从长期视角看,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要求人民币汇率更加富于弹性,中国的资本市场趋于国际化。但是,金融系统,尤其是外汇体制的改革必须谨慎、有序地进行。人民币汇率的浮动与否、浮动多少应取决于推动中国GDP增长的各项因素的变化和波动情况。要准确评估人民币汇率水平和汇率形成机制改革,要充分考虑当前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阶段和主要特点,特别是不能忽视从不利于人民币币值稳定的因素考虑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由于人民币实现了经常项目下完全可兑换以及资本金融项目下的部分可兑换的现实情况,当前人民币汇率尚不能反映出人民币的一般均衡汇率,但是我们必须清楚地看到,在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尚未理顺的情况下,过快地开放中国的资本金融项目,存在较大的外部风险。
在第二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开幕式上,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发表了题为《努力推动建设21世纪积极合作全面的中美关系》的致辞,胡锦涛表示,中国将继续按照主动性、可控性、渐进性原则,稳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并将继续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按照通行的国际经贸规则扩大市场准人,支持完善国际贸易和金融体制、推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国家总理温家宝在谈到人民币汇率调整时指出,我们一定要不断地推进人民币汇率的改革,要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由单一的参照美元而改变为参照一篮子货币,并且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不断增强人民币浮动的弹性。但我们必须谨慎地、有步骤地、渐进地加以进行,使企业逐步适应,并保持社会整体的稳定。伴随着中国经济水平的不断增长,整体国力的不断强大,虽然人民币汇率水平在整体上来讲会不断地增长,但是这个增长幅度不应过大过快,而应该由我国的整体经济水平决定。虽然现在外部催促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很大,但是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2011年二十国集团(G20)财长和中央银行官员会议中曾表示,中国政府将自行决定人民币的升值步伐,而不会妥协于其他国家的压力。并主要依靠自己的判断,来自主调整人民币估值。为了发展中国的金融市场,需要改革汇率体系并令人民币更富弹性。
人民币汇率改革必须坚持主动性、可控性和渐进性原则。主动性,就是主要根据我国自身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决定汇率改革的方式、内容和时机。汇率改革要充分考虑对宏观经济稳定、经济增长和就业的影响。可控性,就是人民币汇率的变化要在宏观管理上能够控制得住,既要推进改革,又不能失去控制,避免出现金融市场动荡和经济大的波动。渐进性,就是根据市场变化,充分考虑各方面的承受能力,有步骤地推进改革。
(二)现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内容与特点
现行人民币汇率形成微观机制建立在银行结售汇制度和银行间市场交易基础上,结售汇和银行间市场的制度安排决定了人民币汇率生成的过程和市场化程度。官方确定并调整汇率、银行间市场交易汇率和中央银行拍卖汇率是汇率形成的不同方式。结合中国外汇市场发展实际,针对现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基本框架,即企业、个人和金融机构参与银行柜台和银行间两个层次的外汇市场交易,由供求关系在国家规定的中间价波动幅度内决定市场汇率,国家对中间价的形成方式和市场汇率的波动幅度实施管理和调控,可分析做市商制度如何影响人民币汇率水平。在引入做市商后,做市商的供需(能够反映整个市场的供需)是影响人民币汇率的主要因素,但中国人民银行可以对外汇市场进行干预,以实现其政策目标。目前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的形成方式是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于每日银行间市场开盘前向所有银行间外汇市场做市商询价,并将全部做市商报价作为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的计算样本,去掉最高和最低报价后,将剩余做市商报价加权平均,得到当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权重由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根据报价方在银行间外汇市场的交易量及报价情况等指标综合确定(见图9.1)。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