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金融理论主要是通过构建行为金融模型来解释上述各种异常现象的。Barberis Sheifer和Vishny(1998)在1998年建立了BSV模型,该模型认为,人们投资时,存在两种认知偏差:一种是选择性偏差(representative bias),即投资者过分重视近期数据的变化而忽略该数据总体特征,因而投资者并未根据收益的变化来调整预期模型,使得证券价格对收益价格变化产生滞后效应;另一种是保守性误差(conservation bias),投资者不能根据情况及时修正模型,导致股价的过度反应(over-reaction)。DHS模型(Damie,Hixsheiferand Subramanyam(1998))将投资者分为有信息和无信息两类,市场价格由有信息者决定,而有信息者容易犯两类错误:过分自信(over confidence)和自我归因(self-contribution)。过分自信使他们夸大股票私有信息的准确性;自我归因使他们降低公共信息的价值,特别在私有信息与公共信息相矛盾时。对私有信息的反应过度和对公共信息的反应不足容易产生长期收益的反转。
1.2.2.3市场流动性
1958年詹姆斯·托宾(James Tobin)首先提出了金融资产流动性的概念。他指出,如果卖方希望立即出售其所持有的金融资产,卖方可能损失的程度就代表该资产流动性好坏。关于证券市场流动性的内在含义,不同的学者由于研究视角的差异,往往有不同的定义和解释。
Black(1986)认为,“一个流动性市场具有以下特征:买卖报价总是存在,同时价差足够小,大额交易可立即完成且不对价格产生重大影响”。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