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思想观念存在认识误区
(一)“重股市、轻债市”政策导向致使企业融资动机不纯
我国资本市场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于国债和企业债的发行,20世纪90年代证券交易所建立后,股票开始成为证券市场的宠儿。我国的资本市场是政府主导型的市场,负有推进经济改革和优化资金配置的双重任务,股票市场担当了国企股份制改革的助推器,当时从国有企业改革的需要出发,带有为国有企业融资和帮助国有企业脱困的浓厚行政色彩,政府历史性地选择了“重股票市场,轻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思路。
在政策引导的背景下,企业很容易形成了一种观念,就是“股市上筹集的资金不用偿还”,可以无偿且无期限地占用。企业发行债券,首先遇到的一个问题就是募集到的资金需要到期偿还,也就是说,企业必须创造足够的利润来保证到期以后能够实现它对债权人的承诺。而发行股票却没有这样的约束,虽然从理论上股票持有人成了企业的股东,有可能削弱企业原有控制人对企业的控制权,但由于我国股市中小投资者(即散户)占相当的比重,他们资金规模小,加上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于是处在一个绝对劣势的位置,故上市公司在发行股票时设计一个足够保证自己控股的股权结构是相当容易的。从理论上说,企业转制为上市公司以后,会在很多方面受到制约,但现实是企业只享受到了发行股票的莫大好处,却根本不考虑承担任何义务,中小投资者的 股东权利实际上只是如梦境一样的一种虚拟幻觉。正因为用发行 股票的方式来圈钱显得非常容易,所以,长期以来部分企业将发 行股票当做了资本运作的全部内容,股市“圈钱”现象严重,屡 禁不止,不少企业甚至不惜造假、包装或伪装上市。
因此,在相当程度上可以说,我国债券市场之所以远远滞后 于股票市场,其主要原因就在于企业思想观念上至今仍有偏差和 误区,或者说企业发行股票融资的动机根本就不纯。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