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治理,简单地说,就是关于企业的组织方式、控制关系、利益分配等方面的制度安排和制衡机制。它界定的不仅仅是企业与所有者之间的关系,还包括企业与所有相关利益集团之间的关系。公司治理是许多国家共同关注的关于公司战略导向的问题。许多经济发达国家把建立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当作增强经济活力、提高经济效益的基本手段。由于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方面的差异以及历史演进轨迹的不同,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公司治理结构存在较大差异。大体说来,英国和美国的资本市场比较发达,企业资本结构中股市的地位举足轻重,采取的是“股东至上”公司治理模式。而在德国和日本,企业资本则主要来自并受控于银行和财团,采取的是多方利益者“共同治理”模式。两种模式的本质差别是不同利益集团在企业目标结构中所占地位不同。就中国国情而言,公司治理既不能完全采用英美“股东至上”模式,也不能照搬德日“共同治理”模式。实践证明,建立一个运行良好的公司治理制度能够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公平作出贡献。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当然可以吸收英美模式、德日模式的优点,但更要透彻理解各种模式的土壤环境,在一个制度结构有着根本差别的国家忽略这一点,而刻意模仿甚至照搬某种模式是非常有害的。构建适合我国企业的公司治理模式,除了面对国际化外,还必须面对本土化,唯有如此,理论创新才有可能为中国企业改革实践做出原创性的贡献。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