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投资银行的产生和发展,西方经济学家已经做了大量的研究。在已经形成并广为接受的理论中,最著名的是“交易成本理论”、“金融中介理论”和“金融创新理论”。这些理论都认为,投资银行产生的经济学意义和发展的内在动力就是金融创新,也就是说,如果投资银行失去了创新能力,那么它既没有了生存的动力,也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在金融体系和市场环境中被边缘化就是一个自然而然的结果。中国投资银行存在五大缺陷的根本原因是缺乏创新能力。按照“创新之父”熊彼特和哈耶克等人的观点,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创新是市场对企业家进行激励的方式和途径,换句话说,只有公平竞争的市场机制才能实现对企业和企业家的激励,企业和企业家为了获得激励——超额利润必然会不断地进行创新。由此可见,创新能力是竞争力中最重要的部分,一个具有创新能力的企业必然具有竞争力。基于这样的逻辑就不难理解,政府(包括监管者)既不是创新的主体,也不具有创新的职能,作为制度设计者和供给者,政府的职能是为企业创新提供必要的法治条件和公平的市场环境。创新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与生俱来的动力与欲望,当企业普遍失去创新能力时,政府需要考虑的是,为什么企业会失去创新能力?是什么原因让企业丧失了创新能力?因此,中国投资银行要想从根本上消除五大缺陷,首先必须从创新开始,把提高自身的竞争能力作为投资银行发展的首要目标。
为了推动中国投资银行的金融创新,提高投资银行的竞争力,济南大学公司金融研究中心和中国投资银行评价研究中心推出了《中国投资银行竞争力研究报告(2012)》,该研究报告今后每年都将连续出版。《中国投资银行竞争力研究报告(2012)》所采用的全部数据均来自Wind资讯数据库、维赛特资讯数据库、中国证券业协会网站公布的全部证券公司年报以及本研究报告中一一列出的证券公司研究报告。研究方法、竞争力指标体系以及排名方法是在《制度、模式与中国投资银行发展》一书和《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3期刊载的“中国投资银行竞争力研究”一文的基础上,参考国内学者的学术观点和研究成果后建立的,在研究报告的第3章中已经作了详细的介绍和说明。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