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金融体系稳定评估报告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4965288
  • 作      者: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编著
  • 出 版 社 :
    中国金融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内容介绍
  经过两年多的努力,中国首次FSAP于2011年11月圆满完成。FSAP评估团在中方提供的数据、信息、自评估报告和现场评估会谈的基础上撰写了一系列评估报告,主要包括《中国金融体系稳定评估报告》、《中国金融部门评估报告》、中国执行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支付系统和证券结算系统等领域国际标准与准则情况的五份详细评估报告。上述报告对中国金融体系进行了系统、全面的评估,充分肯定了近年来我国金融改革和发展的巨大成就,对潜在的风险进行了提示,并提出了相应的改革建议。这些报告的英文版已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网站上公布。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及时组织翻译出版这七份报告,以期通过介绍国际金融组织对中国金融体系稳定性的评估结论,为读者深入研究FSAP评估建议提供有益的参考。
展开
精彩书摘
  迈向一个更加市场化的体系
  8.此外,还需要广泛的政策变革来维护金融稳定,并支持经济持续强劲、均衡增长。现行金融政策架构助长了高储蓄、结构流动性充裕以及较高的资金错配风险和资产泡沫风险,特别是在房地产行业。这些扭曲的代价随着时间的推移正在上升,加剧了宏观金融风险。到目前为止,与金融体系相关的成本已被生产力的迅速提高和对住户的隐性税收(通过存款的低收益)所吸纳,但是,不能设想这种状况会继续下去。为确保经济保持强劲、均衡增长,需要对金融体系进行以下改革:
  改善系统流动性管理。当前对外汇市场的高度干预、汇率浮动限制和很强的资金流人激励不利于系统流动性管理和调控。随着汇率管制的放松和汇率弹性的增强,采取措施吸收大量的结构流动性,将会降低金融稳定风险,并为中央银行货币调控提供更大的空间。更多地使用市场化货币政策工具。管理信贷扩张的主要工具应该是利率而不是对银行贷款的行政限制。这会提高资金配置的效率,增强货币政策的作用,并降低与表外贷款相关的金融稳定风险。在进行利率改革的同时,需要强化监督、完善银行风险管理和公司治理。
  拓宽金融市场和金融服务。发展多元化的金融中介将给银行带来竞争约束,为企业提供替代性融资渠道,并为住户提供更广阔的投融资机会。政府应优先考虑深化固定收益市场,发展多元化的国内机构投资者基础。
  重新定位政府的角色和职责。银行对国有企业的巨大风险敞口、利率管制带来的有保证的利差、实行差别贷款利率的能力和意愿仍然不足,再加上对新发放贷款节奏和方向的隐性指导,削弱了银行进行有效信用风险管理的动力。重要的是,银行要有相应的工具和动力来根据纯商业化目标作出贷款决定。
  不再利用商业银行体系追求广泛的政策目标。应该使用直接财政支出和补贴、政策性银行的直接贷款以及明确由政府资助的开发性信贷项目。政府必须着手制定防范措施和改革政策,以消除扭曲并遏制那些给公共部门资产负债表带来风险(如或有负债)的动机。
  提升金融基础设施和法律框架。支付和证券结算系统得到了加强,但是还需要进一步巩固,同时还要继续改进征信的覆盖范围和质量,以及对信用评级机构的监管。随着新产品的引入及其使用的增加,加强消费者保护(包括扩大金融教育计划)以及改进破产程序就显得尤为关键。鉴于近期跨境金融活动和人民币交易的增加,应该强化跨境和跨币种审慎框架。
  9.鉴于这些挑战和脆弱性的积聚,合理设计未来改革的节奏和次序很重要合理设计并有效实施改革计划(包括上面讨论的各项要素),对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将至关重要。国际经验表明,特定的或局部改革本身有可能会给金融稳定带来风险。对中国来说,由于宏观经济政策框架和金融体系之间的紧密联系,这一点尤为重要。在加快金融深化、利率市场化以及最终实现资本账户完全开放等措施实施以前,需要具备一定的先决条件。这些先决条件包括:建立一个功能完善的法律、监管和危机管理框架;改进银行的公司治理;尽早吸收当前金融体系中的流动性;以及更多地依靠市场化的货币政策工具。因此,为了向更加市场化的体系平稳、安全地转型,认真做好筹划是关键。为帮助推动这一进程,表1列出了主要领域的优先建议,同时,表2对主要风险因素进行了评估。
  ……
展开
目录
缩略词表
摘要
I.总体稳定评估
A.宏观金融环境
B.金融体系:结构和相互联系
C.银行体系的业绩、稳健性和抗冲击能力
D.压力测试结果摘要
II.管理风险:升级危机管理工具箱
A.金融稳定框架
B.系统流动性管理
C.危机管理、处置和存款保险
D.宏观金融框架
III.加强金融监管
A.商业银行监管
B.证券中介和证券市场监管
C.保险监管
IV.完善金融基础设施和法律框架
A.支付和证券结算系统
B.法律和监管结构
C.市场诚信
V.拓宽金融市场和金融服务
A.固定收益市场
B.股票市场
C.保险部门
D.养老金部门
E.金融可获得性
Ⅵ.金融改革次序


1.中国:主要建议
2.中国风险评估矩阵
3.中国金融部门改革——部分标志性措施
4.中国金融部门的结构(2007一-2010年)
5.中国金融发展指标(2005一-2010年)
6.中国部分金融健康指标(2005—2010年)
7.中国:银行压力测试
8.中国金融体系管理架构
9.中国:影子银行体系
10.中国部分金融产品的法律和监管架构
11.保险——按规模划分的经营业绩(2009年)


1.商业银行体系的演变
2.部分国家银行体系中的零售贷款规模(2009年)
3.中国按揭贷款增长情况
4.基准和平均贷款利率
5.贷款利率的分布(基准利率的倍数)
6.住房价格和按揭贷款
7.银行向房地产部门贷款的年度变动情况
8.房地产部门贷款占银行贷款的比率
9.贷款价值比代表值
10.信用中介情况(2010年)
11.按资产划分的商业银行体系结构(2010年)
12.部分国家(地区)固定收益市场(2009年)
13.香港特别行政区的人民币存款
14.A股、B股和H股的市值
15.A股和H股指数波动情况
16.贷款年增长率
17.银行存款规模及其增长情况
18.贷款到期日结构
19.不良贷款占总贷款的比率
20.存款性公司的国外资产和负债头寸
21.银行间市场资金流动——回购
22.银行间市场资金流动——通知贷款
23.总体信用风险:敏感性分析
24.贷款集中度:房地产敏感性分析
25.资本充足率的变化:贷款集中度:房地产一替代方法(2010年3月)
26.银行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风险敞口测试(2009年年底)
27.利率风险:银行账户(2009年年底)
28.利率风险:交易账户(2009年年底)
29.直接汇率风险(2009年年底)
30.宏观情景测试结果(2009年年底)
31.银行贷款对房地产抵押的依赖(2007年)
32.每个公共部门债务发行人都主导着一个不同期限的细分市场(2009年)
33.为金融改革排定优先顺序
34.压力测试:三个支柱

专栏
1.房地产部门和银行部门的稳健性

附录
I.压力测试
附录表格
12.中国宏观经济情景假设
13.中国:改进压力测试的建议

附件
I.对金融领域标准和准则——巴塞尔《有效银行监管核心原则》的遵守情况:概述
Ⅱ.对金融领域标准和准则——国际保险监督官协会(IAIS)
《保险核心原则与方法》的遵守情况:概述
Ⅲ.对金融领域标准和准则——国际证监会组织(IOSCO)
《证券监管目标与原则》的遵守情况:概述
Ⅳ.对金融领域标准和准则的遵守情况——支付结算体系委员会(CPSS)
《系统重要性支付系统核心原则》的遵守情况评估:概述
V.对金融领域标准和准则的遵守情况——CPSS—IOSCO《证券结算系统和
中央对手方建议》的遵守情况评估:概述

附件表格
14.对《巴塞尔核心原则》的遵守情况概述
15.为更好地遵守《巴塞尔核心原则》的行动建议
16.对《保险核心原则与方法》的遵守情况概述
17.为更好地遵守《保险核心原则与方法》的行动建议
18.对IOSCO原则的遵守情况概述
19.为更好地遵守:IOSCO原则的行动建议
20.为更好地遵守CPSS核心原则和央行在应用核心原则时的责任的行动计划建议
21.为更好地遵守CPSS—IOSCO《证券结算系统建议》的行动建议  ——场外债券市场一中债登
22.为更好地遵守CPSS—IOSCO《证券结算系统建议》的行动建议 ——证券交易所(上交所和深交所)一中证登
23.为更好地遵守CPSS—IOSCO《中央对手方建议》的行动建议 ——上海期交所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