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渐进改革中的金融控制:基于金融史视角:based on financial history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4116380
  • 作      者:
    杨旭著
  • 出 版 社 :
    经济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作者简介
    杨旭,1983年2月出生,云南昭通人,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博士学位,现就职于宁夏社会科学院,主要研究中国金融改革与发展。在《中国改革》《经济学消息报》《西南金融》《长春市委党校学报》等刊物上发表论文多篇,曾被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中国社会科学网、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信息网、中国经济网—中国权威经济论文库转载收录。
展开
内容介绍
    中国金融改革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把金融改革力度、发展速度和经济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在保持金融稳定安全运行中推进金融改革发展,通过深化改革,提高发展水平,增强金融业的竞争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实现金融持续健康安全发展。中国金融改革走出了一条特殊的道路,核心是坚持金融控制。在改革过程中,国家建立金融控制体系,通过对金融组织体系、金融市场、金融对外开放的控制及对金融参数——利率的干预管理,使得居民部门储蓄大多进入国家控制下的金融体系,确保国家财政能力衰弱的情况下,中央政府仍保持对经济的干预调节引导,推动改革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为国有经济的改革调整赢得时间空间,促进体制平稳转轨,有效管理金融市场化中的风险,平稳推进金融改革发展,确保金融改革始终坚持渐进原则,有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展开
精彩书评
    “过犹不及”和“因时制宜”这两句古话依然有效,怎样做到?这就是杨旭博士专著探索的主要内容,该书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金融控制的历史演变、金融控制体系、金融控制作用、中俄金融控制比较、金融控制的边界、金融控制的调整建议等六个部分,比较深入地分析了这个问题,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建议,其中不乏思想火花和创新亮点。
    ——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副所长 中国经济史学会副会长兼现代经济史分会会长 武力
    
    尽管国内有一些研究人员曾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探讨中国金融控制问题,但本书从金融史的视角对中国渐进改革中的金融控制问题进行了全面、系统、深入的研究,是国内第一本探讨金融控制的学术专著。该著作内容新颖且属于学科前沿,研究具有开拓性,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国际金融论坛(IFF)副秘书长 国际金融论坛(IFF)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王元龙
展开
精彩书摘
    麦金农和爱德华·肖在1973年提出金融抑制理论,金融抑制是许多发展中国家选择的一种金融政策,为了实现经济赶超的国家利用名义利率限制、高准备金要求、控制外源融资、控制特别信贷机构等方式对金融体系和金融活动进行干预,将名义利率控制在通货膨胀率之下,直接从居民家庭私人部门攫取租金收益。金融抑制的前提条件是经济体中存在高通货膨胀率、高财政赤字、弱小的国内资本市场及相对封闭的金融市场。但长期看,金融抑制易阻碍金融部门的成长,金融部门发展落后反过来又会阻碍经济的发展,陷入恶性循环怪圈,最后导致金融部门与实体经济都停滞不前。
    发展中国家的金融抑制工具有名义利率限制、高额准备金、特别信贷机构、高估本币汇率等。名义利率限制指发展中国家对贷款和存款的名义利率进行控制。但低的甚至负的实际存款利率,使得储蓄减少,减少了金融机构资金贷放量,限制发展中国家储蓄向投资的转化。限制贷款利率使得金融机构难以自主确定对大企业和中小企业的贷款利息,导致银行没有积极性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管制利率不能有效覆盖风险高的项目,只有低风险项目能获得融资。高准备金指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商业银行被迫将存款的很大一部分作为准备金存放在中央银行由中央银行使用的金融制度。发展中国家为了减轻外汇短缺的压力,实行将本币盯住坚挺货币的汇率制度,造成本币汇率高估,没有真实反映本币价值,国内商品的出口受到限制。特别信贷机构指政府成立特别信贷机构将廉价的信贷资源以较低的价格(利率)用于面向出口的工业和企业、小农信贷及政府补贴支持的项目。这种特别信贷机构甚至承担部分政府的功能,部分中央银行的资金直接流向财政部弥补政府的预算赤字。此外,政府还力图控制外源融资。为确保对有限资金的支配,使得政府控制外源融资,政府有时还直接占用银行的有限资源弥补财政赤字。而经济中其他部门的融资,只能由银行外的放款人资金来满足。
    ……
展开
目录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由来、研究意义、研究方法和结构安排
1.1.1 研究由来
1.1.2 研究意义
1.1.3 研究方法
1.1.4 结构安排
1.2 文献综述

第2章 中国渐进改革中的金融控制演变
2.1 金融控制相关概念分析
2.1.1 金融管制简述
2.1.2 金融抑制简述
2.1.3 金融约束简述
2.1.4 金融控制相关概念比较
2.2 转轨改革中的金融控制
2.2.1 转轨改革中的金融控制
2.2.2 中国渐进改革中的金融控制
2.3 中国金融控制的国家效用函数
2.3.1 金融制度变迁中的国家效用函数
2.3.2 中国金融制度变迁的简单国家效用函数
2.3.3 金融控制视野下的拓展国家效用函数
2.4 中国渐进改革中的金融控制阶段划分
2.4.1 1978~1984年,打破“大一统”的金融控制,初步建立金融组织体系阶段
2.4.2 1985~1993年,加强金融宏观调控有效性建设阶段
2.4.3 1994~1997年,国有独资银行启动商业化改革阶段
2.4.4 1998~2002年,防范金融风险、维护金融安全、实质性推动国有银行商业化改革阶段
2.4.5 2003年至今,着眼于审慎监管,坚决加快推进金融市场化阶段

第3章 中国渐进改革中的金融控制体系
3.1 对金融组织控制之一——对金融组织体系的控制
3.1.1 国家对金融组织体系的控制
3.1.2 对国家控制金融组织体系的评价
3.2 对金融组织控制之二——对国有银行信贷的强有力控制
3.2.1 国有银行主导信贷投放
3.2.2 对国家干预货币信贷的评价
3.3 对金融市场的控制
3.3.1 国家对股票市场的控制
3.3.2 国家对债券市场的控制
3.3.3 对国家控制金融市场的评价
3.4 对金融对外开放的控制
3.4.1 对外资金融机构的准入控制
3.4.2 对国际资本流动和外汇的管制
3.4.3 对国家控制金融对外开放的评价
3.5 对金融参数——利率的干预、管理
3.5.1 国家对存贷款利率的干预
3.5.2 国家金融控制下的低利率资金供给
3.5.3 对国家干预、管理利率的评价
3.6 中国金融控制体系总结

第4章 中国渐进改革中的金融控制的作用
4.1 有利于促进国有经济的渐进调整
4.1.1 私有化不是国有企业改革初期迅速有效的道路
……
第5章 中国、俄罗斯金融控制的比较
第6章 中国金融控制的边界分析
第7章 中国金融控制的调整建议
第8章 基于金融控制视角的中国金融改革回顾与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