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理解现代社会的信用制度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4126204
  • 作      者:
    黄卫挺著
  • 出 版 社 :
    经济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作者简介
  黄卫挺,男,1983午12月生,浙江苍南人,经济学博士,现供职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经济研究所。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经济问题、宏观经济分析和制度经济学。
展开
内容介绍
  《理解现代社会的信用制度》核心部分所要阐述的观点。其次,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一项他律工程,但其目的是要达到社会信用契约履行的自律。从这点来看,社会信用体系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前者是一种已经存在的社会构建,主要包括各类社会信用制度,他们将诱致各类自律行为的产生;后者是在业已存在的各类社会信用制度的基础之上,追加的他律工程,当然,其最终目的也是诱致各类自律行为的产生。
展开
精彩书摘
  在现实经济中,货币的确是有货币当局,既中央银行垄断发行。笔者论文认为这只是表面现象,货币的本质仍然是具有内生性的网络物品,具有集体意向性(韦森,2004)。根据论文中的模型,货币演化路径存在多种可能性,最终将可能收敛于基础均衡,也可能收敛于投机均衡。基础均衡意味着货币的出现根本不依赖于政府的作用,并且可以达到社会福利的最优;投机均衡是一个囚徒困境均衡,社会福利是次优的,如果此时有一个垄断发现货币的机构存在(即中央银行),使得经济转向基础均衡,那么社会福利就会得到改善。因此,货币当局存在的理由之一在于防止演化路径最终走向投机均衡。
  目前正在快速发展的试验经济学对此给出了重要支撑,根据张世伟、罗胤(2011)的研究,他们利用分类器系统模拟了个体的交易行为,个体能够在交易实践中学习到如何选择某种商品作为交换媒介以改进其交易效率,法定货币能否成为交换媒介取决于其内在属性和外在信念,是个体相互作用的结果。如果法定货币储存成本最低,法定货币将成为普遍的交换媒介,社会福利将达到最大化。如果法定货币储存成本不是最低,法定货币只能成为部分的交换媒介,储存成本最低的某种商品将成为普遍的交换媒介,社会福利将受到损失。法定货币的供给量与商品货币的接受频率负相关,如果法定货币供给不足,个体将不得不接受部分商品货币,社会福利将受到损失。如果消费效用和储存成本之间差异足够大,经济中会出现大量的投机行为,个体的不均匀分布也会对投机行为的出现产生深刻影响。他们的研究结果显示,虽然投机均衡并没有在人类主体实验中成为普遍事实,但是基于分类器系统的模拟实验结果却有效地捕捉到人类主体实验的所有特征,该模拟实验结果对于法定货币制度理论具有重要意义。
  基于上述这些讨论,如果我们把货币当局垄断发现货币作为一个既定事实的话,那么其首要职能就应该是稳定币值,基本政策操作应该遵循以下原则:根据经济活动的需求提供货币供应。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社会信用体系的制度属性
第一节 社会信用体系:理论研究与现实
第二节 理解产权作为信用制度的元制度
第三节 以制度建设看待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第二章 跨期交换视角下的信用制度
第一节 交易的过程维度与信用契约
第二节 信用关系的本质特征
第三节 信用制度:对信用困境的治理

第三章 信用制度的创设与变迁机制
第一节 信用制度与代际间激励相容
第二节 信用制度构成及其生发变迁机制
第三节 利他主义与代际信用制度

第四章 家庭信用制度的逻辑与效率
第一节 道德、信贷与家庭制宪
第二节 家庭信用制度的跨期资源配置效率
第三节 家庭信用制度与东西方经济发展轨迹

第五章 市场范围扩展与货币金融制度
第一节 信用货币制度及其均衡
第二节 搜寻匹配过程与货币制度
第三节 联盟制度安排与金融机构

第六章 政府信用制度与权力博弈
第一节 法定货币制度的确立
第二节 公共财政与信用结构转变
第三节 公共财政制度与动态效率改进
第四节 权力博弈与政治组织均衡

第七章 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基本逻辑
第一节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基础与起点
第二节 我国社会信用体系面临的问题及其解释
第三节 健全我国社会信用体系的关键与重点

第八章 总结性评述
第一节 基本结论
第二节 扩展性讨论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