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对宏观审慎监管的研究和实践已经成为一个全球范围内的热点问题。在我国也不例外,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银监会也都提出了要加强宏观审慎监管的建议,并且在有的领域已经开始实施。从我国宏观经济的现实情况来看,加强宏观审慎监管和微观审慎监管有效结合从而实现防范系统性风险的目的极为重要。
一方面是因为我国的宏观经济与金融体系联系紧密,政府主导型的金融体系在我国国民经济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金融体系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血液”,它的任何波动都有可能引起宏观经济的大起大落。尤其是在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在我国的信贷增长过快、通胀预期、资产价格泡沫都明显增强的背景下,金融体系的稳健性对宏观经济的影响更将显著,亟须宏观审慎监管以达到保持金融体系和宏观经济稳定的目的。另一方面,虽然我国实行的是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金融体系,但近年来,我国金融机构交叉经营的业务越来越多,跨行业、跨市场的金融控股公司和交叉性金融产品发展势头强劲,分业监管面临着监管空白的漏洞,因此需要建立宏观审慎监管机构以弥补监管领域的漏洞。8.1中国宏观审慎监管的探索和实践现状我国对宏观审慎监管的探索由来已久,在此次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前就已经开始进行研究。但对宏观审慎监管进行较大规模的实践也是在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国际金融危机犹如一支催化剂,加快了我国对宏观审慎监管的研究和实践的进程。下面我们对近年来我国在宏观审慎监管领域的探索和实践进行梳理。
8.1.1 对宏观审慎分析的探索
宏观审慎分析是通过运用简便而准确的宏观经济指标和金融体系的早期预警指标的形式对宏观经济和金融体系进行宏观审慎的测度。通过宏观审慎分析,监管者可以对宏观经济的走势和金融体系的风险状况进行较好地分析、了解和判断,从而制定下一步的宏观审慎监管策略。我国的金融监管部门已经在宏观审慎分析上迈出了可喜的步伐。中国人民银行从2005年起就开始定期发布《中国金融稳定报告》,对宏观经济形势和金融体系状况进行分析和判断。银监会也从2006年起,按季度向金融机构发布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增强金融机构对风险的了解和应对意识。银监会还于2007年12月发布了《商业银行压力测试指引》,其目的在于通过采取对高风险行业的压力测试的形式来判断银行的风险状况。上述宏观审慎分析是我国在宏观审慎监管领域的有益探索,为我国宏观经济的稳定起到了较强的保障作用。
8.1.2对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和顺周期性的监管实践
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和顺周期性是宏观审慎监管的重点领域。此次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也充分凸显了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和顺周期性对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下面本文分别从这两个角度对我国在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和顺周期性方面作出的成就进行分析。
1.对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监管
在宏观审慎监管的跨行业维度中,主要关注的就是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在金融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影响力。当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出现困难时,会给整个金融体系带来巨大威胁。在我国现行的金融体系下,国家主导型的金融体系不会对出现困难的“大而不倒”的金融机构坐视不管,甚至还会有“小而不倒”。但对这些金融机构的保护并不意味着没有系统性风险或金融危机,中国过去对那些经营不善的金融机构的挽救金额巨大,其挽救金额占GDP的比例在世界中高居前列。况且,金融机构的“零倒闭”也不会在我国永远存在下去。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