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同年也是中国第一家由中国人自办的商业银行——中国通商银行诞生一百周年纪念。
早在1847年,第一家外国银行——英国丽如银行就捷足先登进驻了黄浦滩。此后,西方列强看透了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以各种借口使外国银行不断涌进上海外滩,各式各样的外币、银元在中国市面流通,不断蚕食中国的经济。中日甲午战争后,“换回利权”的呼声日益高涨,中国通商银行就是在这一背景下诞生的。
1896年(光绪二十三年)10月,时任清廷铁路督办大臣的盛宣怀向清政府提出“合天下之商力,以办天下之银行”,本着“通商兴中、挽回利权”的办行宗旨,创办了第一家由中国人自办的商业银行——中国通商银行。与外资在华开设的银行相比,中国通商银行整整落后了五十年,但它开创了中国人自办商业银行的先例。
1897年5月27日,中国通商银行在上海外滩广东路正式开业,额定资本白银五百万两,在当时已算得上是实力雄厚的银行了。该行成立之时,清政府授予发行钞票的特权。
中国通商银行发行的货币有银两票和银元票两种:银两票分五钱、一两、五两、十两、五十两、一百两共六种;银元票分一元、五元、十元、五十元、一百元五种。
天津自开埠以后,由于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渐渐成为北方商贸集散之地。该地漕运兴起,南北土特产吞吐集散,票号和钱庄云集,白银、宝钞、铜元、银票可同时流通,币制、币种繁多,官办、私营银号相互通兑,形成了天津独特的工商繁华境况,故该地索有“北方金融中心”之称。
1900年八国联军人侵天津,除了烧杀掠夺,还在天津广设银行,严重打击当时由民族资产所经营的票号和钱庄。许多票号和钱庄由于经不起金融市场“互兑不便”和“物价浮动”的混乱状况,纷纷倒闭、歇业。
清廷早就有心开设自己能控制的银行,以解决其在天津的军队给养。1902年(光绪二十八年),袁世凯瞄准时机,以解决当时令百姓、商贾头痛的“币种繁多、币制不一”紊乱局面为由,借担任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之机,呈请户部(财政部)立案注册,成立了中国第二家官办银行——“北洋天津银号”。因其属官办银行,故也俗称“天津官银号”。
北洋天津银号成立后,发行了两种钞券:一种是以银两为单位的“银两票”,面值有一两、三两、五两、十两、一百两五种;另一款是以银元为单位的“银元票”,面值有一元、三元、五元、十元、五十元、一百元六种。
北洋天津银号所发钞券最大的特点是在其银两票和银元票的背面印有节选自《管子》的故事,采用满汉文对照印刷。故事有关齐王向管子请教货币流通的谋略,这在当时国家处于外患内乱、货币发行不受管制的情况下,具有一
1903年(光绪二十九年),清政府为了“整齐币制”,特别选派官员组成考察团前往日本考察,以取经验,准备在中国筹设中央银行及发钞等事宜。1904年,户部(当时的财政部)向清廷奏呈创办中央银行之计划,奏日:
“现当整齐币制之际,极赖设立中央银行为推行枢纽。臣等再三筹商,拟由户部设立,筹集股本,参阅各国银行章程,斟酌损益,迅即办起银行,以为财币流转总汇之所。”
不久,户部又拟订了《国家银行章程》,恭呈清皇帝御览。清廷见奏,当即批准了这个银行章程。
经过一段时间的筹备,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9月27日,中国第一家国家银行——大清户部银行在北京西郊民巷设立,总资本额一千万两白银,分为十万股,分别由国家和私人各认购五万股。大清户部银行总行的管理官员有:正副监督各一人、理事四人、监事三人;各分行则设总办、经理、协理、司账等职。 1908年(光绪三十四年)2月,经度支部(即官制改革前的户部)批准将大清户部银行改称为“大清银行”,它除经营一般银行业务外,度支部还特准其拥有发行钞票以及经营国库等权限。大清银行成立后还以重金专门聘请美国雕刻技师来华指导钞票的印制。正当第一套钞票即将发行之际,辛亥武昌起义爆发。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