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方向
我国利率市场化历经十几年的推进,市场机制在利率决定中的作用不断提高。改革实践表明,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与企业和金融机构产权制度改革、金融市场建设步伐的契合度大体协调,与宏观调控的方向和节奏相衔接,经历了管制利率的“破”与市场利率形成机制的“立”。破立结合,积极稳妥推进,既有利于行政管制价格向市场化价格的平稳过渡,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维护了金融稳定;又有利于建立和完善市场利率体系,引导金融机构不断提高风险定价能力,逐步建立和完善利率间接调控机制。
实现利率市场化目标是一个渐行渐近的过程。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走向深入,接下来将更多地转向依靠机制建设与产品创新来推进。应该看到,市场化的深层次改革更直接关系到国家金融稳定,推进改革必须要与市场约束机制建立、金融机构定价机制和经营模式完善、中央银行货币政策调控方式转变和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等相协调。这就要求我们准确把握政策要点,形成有利于巩固新制度演进的合力,推动市场化改革取得新进展,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
1.强化市场约束机制
利率市场化需要充分公平的竞争环境。实现市场竞争的首要条件是财务硬约束,防止软约束机构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干扰市场机制运行。特别是对于我国这样的转型经济体来说,市场竞争中还可能出现财务软约束机构倒逼硬约束机构的现象;存款保险制度尚未建立,金融市场退出机制不完善,这些因素也制约着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作用。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必须按照宏观审慎管理的要求,建立稳健性标准,确立金融企业必须具备的硬约束条件,由此选择相应的金融机构,让它们在竞争性市场中产生定价,在一定程度上把财务软约束机构排除在外,强化市场约束机制。
2.加强金融机构定价机制建设
推动金融机构完善定价机制:一是要健全科学的产品定价机制,通过量化成本和收益进行科学定价;二是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估体系,更多地转向以机构整体利益为导向的绩效评估模式;三是利率风险集中管理,推动金融机构稳健经营。当然,信用产品的定价复杂程度远高于一般产品。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