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货币之魂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4963123
  • 作      者:
    李锦彰著
  • 出 版 社 :
    中国金融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作者简介
    李锦彰,山西怀仁人.现任中国长城资产管理公司机构协同部总经理。先后从事银行、信托、租赁、证券、期货、资产管理等金融工作。主要著作及作品有:《货币的力量》、《晋商老账》、《诚之思》。
展开
内容介绍
    货币作为信用工具的发明和运用,其意义不亚于人类劳动工具的发明和运用。如同劳动工具是人类在生产过程中的肢体的延伸一样,信用工具的创造突破了原始状态下社会性动物本能的局限,是人类走向文明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古今中外,盛衰成败,“上下数千年历史,尽在区区阿堵中”,白银从1436年正式登上中国货币的历史舞台,到1935年正式退出,整整500年,而这500年也正是世界历史发生根本性断裂和质变的500年,把这种双重的巧合放入世界的大历史中,通过赁币的视角,货币之魂的视角去回望,会引发我们对对许多重大问题的重新思考。
展开
精彩书摘
    换平等、经济的自由和独立,为思想的自由创造了条件。一旦在某些条件下的商品货币关系能普遍地在个人之间逐步发展起来,就会在政治上、思想上和其他关系上为自己开辟道路。
    而要彻底摧毁旧有的传统氏族制、家族所有制、贵族所有制和宗法人伦制,需要货币经济有足够的条件和力量,持续不断地、加速地进行。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型过程,就是要求货币交换在社会生活中的普泛和深入的过程。中国的传统封建家族所有制和人伦关系制度没有像西方那样被较早地摧毁和瓦解,在一定意义上是由于中国货币制度的局限,没能在先进的平台上,通过调整货币的具体形式,以保持信用的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的统一,导致货币经济没有跟上现代社会所要求的普泛和深化要求,最终在强大的宗族制度面前败下阵来。
    货币经济没能及时地摧毁封建的宗族人伦制度,既反映了中国封建集权体制的强大,也验证了中国货币经济力量的软弱和无能。虽然它是多因素聚合的结果,但货币制度的局限是其中一个突出而易被人忽视的角色。
    “家庭纽带的松散是根源于家庭个体成员经济上的特殊利益,这种现象只有在货币经济中才可能发生。家庭关系的松散首先产生的就是生存完全可能以个人才能为基础;只有和个人才能等价的货币形式才可能评估出相当专门化的劳动的价值,如果不把它们转换成一种普遍的价值就很难进行相互的交换。等价物的货币形式使个人更容易与外界接触,更容易进入那些不太熟悉的、只对具有金钱价值的成就或其成员在金钱上的贡献感兴趣的圈子。家庭却恰恰是按相反的结构形成的,其基础主要是集体所有制,尤其是地产。集体所有制带来的结果是家庭利益的团结一致,在社会学上这表现了家庭成员的联系中的一种连贯性,而货币经济非但使一种相反的距离化成为可能,而且甚至无疑地强化了这一趋势。”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信用:货币的灵魂
人的伟大之处
猜不透的价值
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
不同选择的差异
有限理性的选择

第二章 独特的货币与辉煌的文明
“附庸”的质疑
独树一帜的货币
铜:长寿的币材
铜币与农耕社会的般配

第三章 透过货币解读“李约瑟之谜”
钱荒成因
同样问题的不同解答
艰难的补救“钱荒”路
纸币:可贵的创新和畸形的发展
金银的“救荒”角色
决策者的动机
租税货币化的桎梏
最早的纸币与很晚的银行
发达的商业和不成功的商业革命
无能的颠覆
工具的恰当性
商业革命背后的秘密
大宗贸易新要求
金币的诞生
汇票的创新
银行起源
理性之光

第四章 五百年轮回
“量”“构”同变
“从民变”到“民称便”
白银与流民
白银驱动分工
商帮与白银
推拉国门启闭的力量

第五章 白银魔棒搅动世界
是什么让郑和止步?
大发现“背后的动力
“大发现”与明朝之益
兴亡白银问
康乾盛世的“法宝”

第六章 大转换之际
伊比利亚书写“大发现”
优势流向“低地”
强劲的“西北风”

第七章 宏大主题下的细微之差
“鸦片”的浸骨之痛
苦命的皇帝与平庸的帝王
晋商与洋商
流动的价值
“六十甲子”魔咒
白银的最后疯狂

第八章 “中心”再次易手
美元帝国
“无核”化创新
赤字与庞氏骗局
美元:不能承受之重
福音,还是丧钟?

第九章 美中变局:四个“三十年”
“辉煌”与“美好”
“革命”与“改革”
历史不会终结

写在结尾的话
主要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