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最优货币政策规则理论及其应用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9618479
  • 作      者:
    张广现著
  • 出 版 社 :
    经济管理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作者简介
    张广现,生于1973年,河南林州人。2006年毕业于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数量经济学专业,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数量经济学及其应用研究,对我国宏观经济运行及货币政策操作较感兴趣。现为山东工商学院经济学院讲师,主要从事金融学、货币银行学、金融工程等课程的授课工作。
展开
内容介绍
    《最优货币政策规则理论及其应用研究》首先对最优货币政策规则的主要理论进行了系统的归纳,通过对货币政策操作方式与最优化基础的关系、规则的不完全性与相机抉择的灵活性的关系、前瞻性模型中规则的一般形式等方面的解释,进一步说明了货币政策规则的本质。然后结合国外中央银行的实践说明了该理论对通货膨胀目标制度的理论支持,同时从包容性和现代性两个角度考察了通货膨胀目标制度、最后本书主要从两个方面分析了最优货币政策规则理论和通货膨胀目标制度的实践经验对我国的借鉴意义,从货币政策的理论分析和研究方面看,本书指出了直接照搬西方框架分析我国货币政策存在的局限性;从通货膨胀目标制度对我国货币政策操作的借鉴意义看,本书由该制度的现代性出发,把它看作是我国货币政策操作的目标模式,而为了实现该目标不仅需要加强中央银行的制度建设,还需要与政府其他部门、金融体制等方面的改革相互配合,共同推进;同时由该制度的包容性出发,讨论了我国当前采用通货膨胀目标制度时可能遇到的一些操作问题。特别是从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特征出发,认为在构造货币政策后要达到稳定的通货膨胀目标指数时应该考虑多种因素,例如各产业、各部门的名义粘性程度、波动性、对经济整体的敏感程度等。
展开
精彩书摘
    本章的一些重要观点归纳如下:
    (1)通货膨胀目标制度的主要特征有:①规定一个明确的数量化的通货膨胀目标,这是通货膨胀目标制度得以确立的标志;②该目标是中央银行的首要目标,中央银行对该目标负责;③为了实现所公布的目标,中央银行应具有一定的权利,同时受到相应的约束。
    (2)通货膨胀目标制度的产生背景。是否采用通货膨胀目标制度是由各国特定的政治经济状况和历史条件决定的,货币中介目标的失效和固定汇率制度的失败是选择通货膨胀目标制度的主要原因。
    (3)在通货膨胀目标制度出现之前就形成的一些观点是该制度的重要理论基础,主要包括:①货币政策长期是中性的,短期是非中性的,但其短期作用具有不确定性;②通货膨胀是有成本的,其中高通货膨胀是灾害性的;③弗里德曼对“行动主义”的批评;④传统框架下对通货膨胀偏差问题的研究。
    (4)新凯恩斯主义是支持通货膨胀目标制度的重要理论基础。①在通常情况下实现价格的稳定等价于使产出稳定在其自然水平附近;②由于名义黏性是动态交错的,并且整体价格的波动通过部分价格的变动表现出来,因此导致了相对价格扭曲,使资源配置不合理,价格波动是有成本的;③在新凯恩斯主义框架下可得到与代表性消费者的效用函数相一致的社会福利函数,社会福利与通货膨胀的波动有关;④新凯恩斯主义框架更明确地说明了稳定性偏差和货币政策规则的实质和优势;⑤新凯恩斯主义为分析货币政策提供了更合理的分析方法和分析框架。
    (5)实践中的通货膨胀目标制度的优点主要有:①承诺具有较高的可信性;②透明度高、可责性强;③可兼顾经济增长等其他目标;④灵活性和有效性;⑤货币政策也是一种有效的反通货紧缩制度。
    (6)实践中的通货膨胀目标制度可能具有如下一些缺点:①对短期通货膨胀稳定的过分强调;②片面强调通货膨胀方面的透明度;③通货膨胀一旦突破目标限制而又不能及时恢复,可能会严重影响货币政策的可信性;④对中央银行自身能力的要求较高。
    (7)通货膨胀目标制度的包容性。可以说,通货膨胀目标制度是一种适应各种经济、金融制度的,适用于各种类型的货币政策制度的分析、评价和操作框架。这种制度框架以稳定通货膨胀为最终目标,与各种类型的货币政策制度是一致的;它并没有限定特定的中介目标,在这种制度框架下中央银行可以充分利用货币量、汇率、利率和各种宏观经济变量所提供的信息来制定货币政策;它没有限定中央银行的政策工具和操作目标,中央银行可以采用适合自己国家金融体系的政策工具。
    (8)通货膨胀目标制度的现代性。作为中央银行适应金融自由化、全球化的环境而创造出的应对性的制度,通货膨胀目标制度是和现代金融、经济体制相适应的。通货膨胀目标制度的现代性反映了这种制度对中央银行、金融、经济等方面的高要求:这种制度要求预期渠道在货币政策的传导中发挥重要作用,强调中央银行的制度建设,反映了中央银行的专业化趋势。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引言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意义
第二节 研究现状
第三节 研究方法
第四节 主要内容和框架
第五节 主要创新和不足
第一篇 基础篇
第二章 货币政策分析框架
第一节 货币政策操作框架
第二节 货币政策规则
第三节 宏观经济模型
第四节 两个例子
第五节 不同货币政策规则之间的比较
第六节 本章小结

第二篇 理论篇
第三章 基于传统框架的最优货币政策分析
第一节 承诺与相机抉择
第二节 动态化及稳定性偏差
第三节 通过最优目标规则解决通货膨胀偏差问题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现代框架的最优货币政策分析
第一节 数值分析方法
第二节 基于新凯恩斯主义框架的最优货币政策分析
第三节 对新凯恩斯主义模型的扩展
第四节 不同目标规则下均衡结果的比较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货币政策规则的本质及内涵
第一节 从一般意义上考察规则的含义和优势
第二节 从规则的具体形式的演变看其内涵的扩展
第三节 规则的实质和内涵
第四节 对货币政策规则的进一步说明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三篇 应用篇
第六章 通货膨胀目标制度及其理论基础
第一节 通货膨胀目标制度的实践
第二节 通货膨胀目标制度的理论基础
第三节 重新认识通货膨胀目标制度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相关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第一节 我国货币政策制度的主要特征
第二节 直接套用最优货币政策分析框架可能存在的问题
第三节 通货膨胀目标制度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第四节 本章小结
附录 本章所用到的原始数据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