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大三国.第三卷,铁血沙场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212043650
  • 作      者:
    赵剑敏著
  • 出 版 社 :
    安徽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编辑推荐

    《大三国》是上海大学历史学教授赵剑敏潜心十年力撰巨著。该丛书采用大散文笔法,对学术研究进行通俗化写作,全面叙述真实的三国历史,是目前国内研究三国历史规模大的一部通史性著作。
    《大三国》比历史古籍《三国志》更通俗,比历史小说《三国演义》更真实。《文汇报》高级编辑朱大路评价该书:“《大三国》,较之《三国志》,则显活泼灵动,较之《三国演义》,则显严谨有据,取长补短,兼顾平衡,雅俗共赏,蔚然一大史诗。”
    本丛书是通过三国英雄群体的大气概,三国历史的大场景,从第一卷东汉末年群雄割据,一气呵成,写到第十卷三家归晋,旨在弘扬魏、蜀、吴三国豪杰们追求统一的大精神。

展开
作者简介
    赵剑敏,祖籍江苏无锡,1955年出生于上海。现为上海大学历史学教授。
    长期研究中国历史、中国文化、中国历史人物、中国古代典章制度、中国古代政治思想等。
    于京、沪、港、台出版《盛世魂》、《竹林七贤》、《细说隋唐》、《五代史》、《远去的牧歌》等著作,另有合著六部,在海内外报刊发表论文、散文、杂文等数十篇。曾获“第十一届中国图书奖”、“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著作类二等奖”。《盛世魂》、《竹林七贤》已由首尔时代出版社推出韩文版。
展开
内容介绍
    董卓余部杀向长安,王允慷慨就义。西京陷落,军阀关中大交兵,争夺天子,献帝流亡般返归洛阳。公孙瓒崛起于幽燕大地,成了冀州主人的袁绍,无法容忍两强并立,灭了公孙瓒。曹操东进兖州,收降三十万黄巾军,击败争夺的吕布,为父报仇,血洗彭城;审时度势,迎献帝于许都,开始挟天子以令诸侯。袁术雄占南阳,刘备得领徐州牧。
展开
精彩书评
    我们讲到曹操,很容易就联想起《三国演义》,更而想起戏台上那一位花面的奸臣,但这不是观察曹操的真正方法……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我虽不是曹操一党,但无论如何,总是非常佩服他。
    ——鲁迅
    
    《三国演义》是部好书,我们并不否认……罗贯中所见到的历史真实性成了问题,因而《三国演义》的艺术真实性也就失掉了基础。
    ——郭沫若
    
    三国演义、是通俗演义,但通俗演义终究是通俗演义,是否有人能够写出一部符合历史真实的新的《三国演义》呢?
    ——顾颉刚(现代著名历史学家)
    
    三国鼎立局面出现的根本原因,在于各个地区封建经济的发展,导致了分裂倾向的加剧……魏、蜀、吴三大割据势力,它们的统治者在各自的区域内削平了较小的割据势力,巩固了内部的统一,并且都力图打破均衡局面,实现全中国的统一。
    ——翦伯赞(现代著名历史学家)
    
    《大三国》,较之《三国志》,则显活泼灵动,较之《三国演义》,则显严谨有据,取长补短,兼顾平衡,雅俗共赏,蔚然一大史诗。
    ——朱大路(《文汇报》高级编辑)
    
    《三国志、与《三国演义》,是《大三国》的两大基石。历史的《三国志》为《大三国》提供了三国原始元素,文学的《三国演义》为《大三国》渲染了三国时代氛闱。《大三国》的出发点,是欲打破两者不同的局限,把读者引领进历史真实与文学艺术高度结合的境地。
    ——赵剑敏(著名历史学者、上海大学教授(本书作者) )
展开
精彩书摘
    在王允代替董卓主持朝政后,对长安的朝廷来说,天下的政治格局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关东诸侯虽仍保持着半割据的态势,可以往的对立态度基本消弭了,各方已放弃了武力对抗的立场。
    让王允感到欣慰的,是原本属于长安体系的军事力量的归附。这股庞大的军事力量,先前完全受董卓控制,在事变之后,驻扎在关中的一部分随着政治形势的变化,已经通过王允颁布的大赦令,开始效忠于朝廷。
    人人都以为王允是杰出的政治家,都以为吕布是头脑简单的武夫。然在复杂的局势下,两人对如何处理董卓留下的事务,却与他们给人的印象有着很大的不符。
    在对待董卓部曲的问题上,两入产生了极大的分歧。
    王允是儒士,本着王道浩荡的精神,欲以德化度,让他们洗心革面,以此改造过来。吕布是武夫,可经验告诉他,部曲长期跟随董卓,结下了根深蒂固的关系,求生的本能,使他们会暂且屈服大势,可恋主的情结以及利益的损失,必然导致深深的不满,早晚是一种祸害。
    按照自己的见解,吕布劝王允采取极端手段,将董卓部曲全部杀掉,以绝后患。
    王允摇头,坚持己见,回答说:
    “此辈无罪,不可滥杀。”
    接着,两人对如何处置董卓的财产,又发生了分歧。
    吕布认为,这些财产,应分赐给公卿、将校,以收文臣武将之心。
    王允认为,这些财产,为董卓搜刮侵吞而来,是公物,当缴入国库。
    两人虽都有辅政之任,可拍板权在王允手中,由他说了算。由此,董卓部曲得以保存下来,董卓财产作了入库处理。
    如果说,两人之间的关系,仅仅因这些分歧,那还不要紧。严重的是,两人没有停留于此,而是在意气上逐渐出现了问题。
    两人曾有过密切的关系,那是王允为了拉拢吕布,降贵纡尊,不止是利用,很有些真诚的成分;吕布为了摆脱董卓的潜在威胁,希望王允能给他指出一条生路,对王允也是掏心掏肺。利益决定关系,他们的良好合作关系,随着董卓这个共同敌人的消失,双方都自然而然地逐渐纯粹从自己的立场来处世了。
    道不同不相为谋。道同时,再怎样一个入一任怎么看,都人眼,即使粗鄙能看出妩媚,即使狡猾能看出老道。道不同时,一切都变化了,粗鄙是低能,狡猾是奸诈,横看竖看不舒服。
    在王允眼里,同样一个吕布,谋董时是个豪杰,一个能扭转乾坤的豪杰:辅政时不过是个剑客,一个根本不懂政治为何物的剑客。相处间,礼敬中透着轻慢,客气中透着冷漠。
    吕布自仗有诛灭董卓的大功,希望王允时时记着他的功劳,在言语中多给他一些感觉。可王允偏不说。王允不说,他自己说,经常将功劳挂在嘴上,夸夸其谈,搞得王允很不舒服。
    各人使着各人的意气,矛盾便从中滋生了。
    王允一直很得人心,他沉静,遇事有足见,在漫天的阴霾中诛除了董卓,更使他获得了众人的爱戴和敬佩。但成为首席大臣后,他的作派变了,因畏惧董卓而表现出来的外柔内刚,变成了锋芒毕露,对人缺乏必要的温和。他怕董卓的强横,故而折节屈从。现董卓被除掉了,他认为再也没人能制约自己,情不自禁地恢复了原来的面貌。
    他疾恶如仇,容不得人犯过错。
    他居安忘危,现出了骄傲相。
    如此的作派,在和吕布有了矛盾后,又与群臣拉开了距离。这种距离,不是领袖与群体合适的距离,而是一种渐失人心的距离。在某种程度上,他步了董卓的后尘,群臣对他表面敬畏而实际疏远。
    王允的严正,没人敢向他进真言,呈真相。
    向来做事果断的王允,又犯了一个错误,在对待董卓部曲上,朝令夕改。诛灭董卓之时,他和士孙瑞商议,特地下诏赦免董卓部曲。过了些时间,他觉得不妥,对士孙瑞说了他的疑虑:
    “部曲从其主。今以附恶逆之名而赦免,恐反让他们陷入忧虑之中,不是安其心的好办法。”
    说后,也不等士孙瑞表态,王允宣布取消赦免令。
    关中的董卓部曲,还容易处理,他们无论是什么想法,在王允的绝对权威下,只能听命。问题是,被董卓留在关东的部曲,即驻扎陕县(今河南三门峡西)对付诸侯们的部队,在董卓女婿牛辅的统辖下,尚未归顺朝廷。
    对待这股势力,王允的对策是,撤销其军队的名号,命令他们解甲归田。关中的董卓部曲,也按同样的方法处置。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海内一盘沙
第一节 长安,无法长安
1.蔡邕的悲剧
2.王允的再失策
3.西京陷落
第二节 壮丽的屠宰场
1.玉石俱焚
2.献帝坐了三驾马车
3.马腾与韩遂
第三节 关中大交兵
1.先去了樊稠
2.酒o女人
3.李傕郭汜大火并
第四节 再向东边去
1.张济的调停
2.争天子之战
3.还都洛阳

第二章 燕赵慷慨地
第一节 黄土沿向黑土
1.宗室有支荷花
2.大嗓门公孙瓒
3.界桥之战
第二节 谁是挟弓的童子
1.战幽州
2.按着童谣造个京
3.两州合了一家

第三章 兖州连着扬州
第一节 阿瞒明着走
1.借得黑风入东郡
2.吾之子房
3.占兖州
4.美须髯的程昱
5.得了青州兵
第二节 南阳不阳
1.两面交恶
2.三面树敌

第四章 两个大来回
第一节 征徐州
1.杀父之仇
2.陶谦其人
3.泗水血水浪
第二节 轮到刘备显身手
1.在没路处寻路
2.老牧思新牧
3.坐进彭城
第三节 得耶?失耶?
1.赤兔马千里行
2.汪洋浮三城
3.濮阳大战
第四节 柳暗花明又一村
1.烟散好个碧
2.攻克最后的叛地
3.义薄云天

第五章 挟天子以令诸侯
第一节 建立新都
1.思天子
2.西行漫记
3.许县变为许都
第二节 没牧笛的牧歌
1.丰收年
2.人才如潮涌来
第三节 奇人奇迹
1.血色鹦鹉洲
2.思想英雄
3.神算子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