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一言难尽:魏晋南北朝历史现场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807337690
  • 作      者:
    顾晓绿编著
  • 出 版 社 :
    古吴轩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编辑推荐
    《一言难尽:魏晋南北朝历史现场》是《一言难尽》历史系列八部图书中的一部。 该系列将上至春秋战国下至民国,涵盖整个中国历史时期。书中截取每个时代风流人物的零星轶事,集结成书,以轻松优雅的笔调调侃历史人物。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最频繁的时代,也是相当有看头的时代。三百多年间,三十余个大小王朝交替兴灭,民族融合带来了思想文化领域的异常活跃。这个时代同时诞生了中国最残暴的昏君和最狂诞不羁的文人,将他们的轶事、趣事、丑事一一呈现,着力还原了历史的真实与人性的生动。
展开
作者简介
    顾晓绿,本名顾志慧,江苏人氏。喜好文史,自比“有良心的青年历史学家”,却常被父兄鄙之为“书生空谈”。诸事不成,唯有拾笔聊写尚有斩获,常以文字换得两三酒钱,便与友人宿醉畅谈,以纵逍遥。有《浴血淞沪》、《国殇金陵》、《一言难尽1912-1949民国映画》、《南京保卫站1937》、《开国大将罗瑞卿》等出版。
展开
内容介绍
    从曹操、刘备、孙权三人争霸天下的惊心动魄,到西晋一统全国的豪迈;从门阀士族的势力垄断,到王与马共天下的权倾一时;从五胡乱华的动荡不安,到民族融合和经济发展;从风流名士到隐逸文人,从残暴昏君到倾城美人——《一言难尽:魏晋南北朝历史现场》以轻松的笔调带你走进历史现场,力图为你呈现一副鲜活的魏晋南北朝映画。书中故事皆出有典,历史评说有根有据,且供历史爱好者一阅耳。
展开
精彩书摘
    汉灵帝末年,民间盛传一首童谣:“侯非侯,王非王,千乘万骑上北芒。”宫变发生时,刘辩已经登基为帝,已非昔日的“史侯”,而当时的陈留王刘协不久就成为皇帝(献帝),所以叫“侯非侯,王非王”。而“千乘万骑走北芒”指的是百官公卿乘车骑马保护少帝和陈留王上了北芒山。
    少年董卓游历羌胡聚居地,与豪帅结交;及后从事耕作,豪帅来访时以谋生的耕牛宰杀大宴,彼此礼尚往来;后为兵马掾,巡视塞下。汉桓帝末年,董卓被征召羽林郎;后又为中郎将张奂部下作军司马,讨伐汉阳羌人;胜利后升为郎中,把赏赐尽分部下;后为戊己校尉,但因犯罪而被革职。
    董卓初入洛阳时兵力只有三千人,为求营造大军压境的场面以震慑邻近诸侯,每晚令士兵出城,翌日再大张旗鼓入城,如是者把士兵循环再用,令洛阳全城有大军源源不绝而来之感。
    董卓既已掌权,亦思拉拢豪杰贤士,建立名声。先以威胁手段,强迫荀爽、蔡邕等人赴任朝廷官职。而后袁绍与董卓发生争执,只身离开洛阳。董卓本想杀害袁绍,但经手下伍琼、周毖等劝说,改以怀柔手段安抚之,命袁绍为渤海太守。 
    周毖与伍琼为董卓所信任,他们多次向董卓推举韩馥、刘岱、孔伷、张邈等人出宰州郡。但这些人后来都反过来讨伐董卓。董卓因此大怒曰:“卓初入朝,二子劝用善士,故相从,而诸君到官,举兵相图。此二君卖卓,卓何用相负!”遂斩琼、毖。
    司徒王允设反间计,挑拨董卓大将吕布杀死董卓,据史书记载,董卓身躯肥胖,死后被弃尸集市示众,守尸的士兵在董卓肚脐眼中插上灯芯,点燃照明,持续数天不灭。苏轼以此事写诗《郿坞》,嘲笑董卓的下场:“衣中甲厚行何惧,坞里金多退足凭。毕竟英雄谁得似,脐脂自照不须灯。”
    李傕原本是董卓的部将,性格勇猛诡谲,善于用兵,有辩才。当时的侍中刘艾认为李傕用兵作战的能力在江东猛虎孙坚之上。
    初平三年四月,董卓被王允、吕布谋杀,李傕等人无所依托,本欲解散部队逃归家乡,又怕仍得不到赦免,武威人贾诩对李傕说:“听长安人议论说欲诛尽凉州人,各位如果弃军单行,一个小小的亭长就能抓住你们了。不如率军西进,攻打长安,为董卓报仇。事情如果成功了,则奉国家以正天下;如果不成功,再走也不迟。”李傕等人采纳了贾诩的建议,激励兵士说:“朝廷不赦免我们,我们只有拼死作战。如果攻克长安,则可以得到天下;攻不下,则抢夺三辅的妇女财物,西归故乡,还可以保命!”部下纷纷响应,于是同郭汜、张济等人结盟,率军几千人,日夜兼程,攻向长安。王允听说后,派董卓旧部将领胡轸、徐荣在新丰迎击李傕。结果徐荣战死,胡轸率部投降。李傕沿途收编部队,到达长安时已有十余万人。五月,李傕等人又与董卓的旧部樊稠、李蒙、王方等人会合,一起围攻长安,八日后城陷,与吕布展开巷战,吕布败走,王允等人遇害。李傕等人纵兵劫掠,百姓、官员死伤不计其数。李傕等人占领长安,挟持汉献帝封李傕为扬武将军,郭汜为扬烈将军,樊稠等人皆为中郎将。
    袁绍想立刘虞为帝,但是袁术不愿意见到成年的汉朝皇帝,于是托词公义不赞同袁绍的提议。兄弟两人因此翻脸,袁术转而与幽州公孙瓒以及陶谦结盟,与袁绍争霸。但是群雄大多依附袁绍,袁术怒骂他们宁可追随自己的“家奴”(指庶出的同父兄长袁绍)也不追随自己,还写信给公孙瓒说袁绍不是袁氏子孙。
    刘表为人仁善,做官清廉,《后汉书·袁绍刘表列传》称“在荆州几二十年,家无余积”。可是刘表在统摄军事方面却有所不足。《魏略》指:“刘表性缓,不晓军事。”《吴书》又言:“表儒人,不习军事。”郭颁《世语》曾记载一段关于刘表的逸事,说刘表死后八十余年,即西晋太康年间,有人掘出刘表冢墓。发现刘表及其妻之身形,竟仍十分完整,仿如尚在人世,而且还有芬香溢出,香飘数里。 
    公孙瓒是贵族子弟,但因母亲出身低微,只能任书佐。后因外表与才智受到太守赏识,太守将女儿嫁给了他。公孙瓒每次和乌桓打仗的时候,他总是组织数十擅射骑兵尽骑白马,自号“白马义从”,乌桓因此互相告知躲避白马长史,并自此逃离塞外。
    曹操少时机警过人,通权谋机变,以侠义自任,行为放荡不羁,不规规矩矩地谋生做事,不为世人看重。只有梁国的桥玄和南阳的何颙,认为曹操是非常之人。当时曹操还默默无闻,桥玄建议曹操去结交当时的名士许劭,以提高名望。于是曹操就去拜访许劭,结果被许劭接纳,曹操才逐渐知名。建安七年曹操北征,路过桥玄之墓,下令祭祀桥玄,并且亲自写了悼文。
    曹操早年很是爱好武艺,他身手矫健,曾经偷偷潜入中常侍张让家,被张让发觉后,能够手舞着戟越墙逃出,全身而退。又博览群书,尤其喜欢兵法,曾抄录古代诸家兵法韬略,有注释《孙子兵法》的著作传世。
    初平元年正月,后将军袁术、长沙太守孙坚、冀州牧韩馥、豫州刺史孔伷、河内太守王匡、兖州刺史刘岱、勃海太守袁绍、陈留太守张邈、东郡太守桥瑁、山阳太守袁遗、济北相鲍信等地方势力,一齐举兵反董。群雄推举袁绍为盟主。曹操则行使奋武将军之职。但董卓军势力强盛,袁绍等都不敢先出兵。曹操认为董卓焚烧皇宫,劫持皇帝迁都长安,大失人心,正是“此天亡之时也”。于是独自引兵西进,结果于汴水遭董卓部将徐荣击败。曹操身中箭矢,坐骑也伤重不起,后得曹洪出让自己的坐骑,才死里逃生。
    汉灵帝中平元年,黄巾军起义爆发。为了镇压黄巾军,汉朝各级政府纷纷出动军队镇压。曹操也被拜为骑都尉,受命与卢植等人合军进攻颍川的黄巾军。此战中,曹操率军大破黄巾军,斩首数万级,因此被升迁为济南相。在济南相任内,曹操治事如初。济南国有县十余个,各县长吏多依附贵势,贪赃枉法,无所顾忌,曹操之前的历任国相皆置之不问。而曹操到职后,大力整饬,竟然奏免十分之八的官员,以至于济南震动,贪官污吏纷纷逃窜,到后来“政教大行,一郡清平”。
    黄巾之乱中,曹操与济北相鲍信组成联军,全力镇压青州黄巾军。然而黄巾军骁勇精悍,人数众多,而曹操军少,所以每次都大败而回。一次曹操带领步骑数千人与黄巾军交战,结果被青州军打得大败。接着在寿张与青州军交战,又被打得大败,鲍信也死于乱军之中。曹操听说鲍信阵亡后,痛哭失声,他要求属下一定要找回鲍信的尸体。但属下找了一天,也没有找到。曹操只得叫工匠用木头雕刻成鲍信人像,穿上衣服去安葬。
    曹操年轻的时候,被尚书右丞司马防推荐为官,司马防是司马懿的父亲。曹操的原意本是当洛阳令,但选部尚书梁鹄只是以他为北部洛阳尉,所以曹操心里怀恨梁鹄。曹操攻取荆州后,立即收捕梁鹄,梁鹄很是害怕,只能自己把自己绑住送上门去。幸好梁鹄的书法极好,被曹操看中,才幸免于难。后来曹操成为魏王,召司马防到邺城,与他欢饮,酒酣之时,未免得意:“孤今日可以作尉吗?”司马防回答得不卑不亢,颇有水平:“当日我举荐大王时,大王只适合做一个尉。”曹操听到这话后大笑。
    曹操迎献帝到许昌后,“挟天子以令诸侯”,东汉已名存实亡,宫中的守卫和侍从其实都是曹操的人。伏寿写信给父亲伏完,陈说被曹操势力威压的情形,要求父亲密谋诛杀曹操,但伏完不敢。伏完去世之后,这件事情也就成了秘密。不料建安十九年,伏寿当年的图谋泄露,曹操大怒,命尚书令华歆领兵入宫捉拿伏寿。伏寿躲在墙壁之中,但仍被华歆发现拉出,经过外殿时见到献帝,伏寿哭着说:“不能救救我吗?”献帝回答:“我亦不知我何时会死。”最后伏寿被幽闭而死,伏氏宗族百多人亦被处死。 
    沛国名士刘阳见汉室衰微而曹操甚有野心,曾打算刺杀曹操,但没有成事。曹操掌握大权后,要找他报这个仇,当时刘阳已死,曹操就通缉他的儿子。刘阳亲属旧友虽多,却没有一个敢收容他。唯有王朗收容了他数年,并多次在曹操面前为其求情。最后曹操终于赦免了他。
    曹操宴请官员于水阁。时值盛夏,唤侍妾用玉盘进瓜。妾捧盘低头以进。操问:“瓜熟否?”对曰:“极熟。”操怒斩之。坐客莫敢问其故。操又叫别妾进瓜。群妾皆惊,其中一妾聪敏,整容上前。操像刚才一样问她,此妾对曰:“不生。”操怒,复斩之。再呼进瓜,无敢进者。一妾名兰香,甚得曹操喜欢,众妾皆谦让不去,兰香于是擎盘齐眉而进。操问曰:“瓜味如何?”曰:“甚甜。”操大呼:“速斩之!”坐客皆拜伏请罪。操说:“大家安坐,听我说明她们的罪过。前二妾吾斩之的原因,久在承应,岂不知进瓜必须齐眉而捧盘耶?及答吾问,皆开口字,斩其愚也!兰香来未久,极聪慧,高捧其盘,是矣;复对以合口字,足知吾心。吾用兵之人,斩之以绝其患!”
    曹操杀杨修之后,虽赠了许多物品给杨彪作为补偿,但也无法弥补其丧子之痛。《后汉书》记载,曹操问杨彪:“公何瘦之甚?”杨彪说:“愧无日(金日)先见之明,犹怀老牛舐犊之爱。”
    曹操听说华佗医技高超,就召华佗为自己的医生,常在左右随侍。曹操患有头风病,每次发作,就会心乱目眩,华佗用针灸施治,往往随手而愈。后来曹操的头风病日益严重,叫华佗专门为其诊视。华佗说:“此病不是能够马上就治好的,只有长期攻治,可延岁月。”但时间长了,华佗很想念家人,就对曹操说收到了家书,暂请还家。回家后,华佗又以妻子病了为借口,推辞不去朝中。曹操多次召请,但华佗依然不来。曹操大怒,将华佗抓捕。荀彧念在华佗是难得一遇的名医,向曹操求情,但是曹操最后还是将华佗处死了。
    有一次,曹丕宴请朋友,众人喝得正高兴时,曹丕命夫人甄氏出拜。甄氏出来,座中的众人都按当时的礼仪向甄氏伏拜,唯独刘桢平视。刘桢也是建安七子之一,很有文采,与曹丕非常要好,对此,曹丕没有放在心上。但曹操听说后,却收捕刘桢,以“不敬”之罪判他“减死输作”去干苦力,之后又下放他去做了一个小吏。
    曹操将要接见匈奴使臣,但自觉容貌丑陋,无法在外国称雄,就命一表人才的崔琰假装魏王接见匈奴使臣。曹操自己则扮成侍卫的武士,持刀站在床头。接见完毕,曹操派间谍问匈奴使臣:“魏王怎么样?”使臣回答:“魏王高雅有名望,果然非比寻常,但是床头捉刀人才是真英雄啊!”曹操听到此事,派人追杀这个慧眼独具的使臣。
    建安二十四年冬,孙权上书称臣,“陈说天命”,劝曹操称帝。曹操把孙权来书给群臣观看,陈群、夏侯惇、司马懿等人都劝曹操登基。曹操却不想废汉自立,他说:“若天命在吾,吾为周文王矣。”
    曹操问裴潜曰:“卿昔日与刘备同在荆州,卿认为刘备才能如何?”潜曰:“使居中国,能乱人,不能为治;若乘边守险,足为一方之主。”
    刘备身高七尺五寸,垂手下膝,有一对招风大耳,不需揽镜自照,眼睛的余光也可以看到耳朵。由于没有胡须,因此曾被刘璋的官吏张裕取笑。小时候,刘备家中有株大桑树,遥遥望见如同车盖,刘备与宗中小儿在树下玩耍时说过:“将来我一定会坐有羽饰华盖的车。”
    刘备十五岁时,其母叫他外出求学,刘备便与同宗刘德然一起到大儒卢植门下求学,与公孙瓒同门,并与其结为好友。刘德然父刘元起常资助刘备。刘元起妻骂曰:“各是一家,怎可时常帮助他呢!”元起答:“我们宗族中有此孩儿,不是普通人啊!”但刘备不喜欢读书,成天以嬉犬游马、酣歌醉曲为乐。由于喜欢和豪杰游侠交往,许多年少者都趋附在他身边。
    黄巾余党管亥率众军攻打北海,北海相孔融被大军所围,情势危急,便派太史慈突围向刘备求救。太史慈对刘备说:“在下太史慈,只是东莱的一个鄙贱之人,北海相孔融与我非亲族骨肉,也非乡族朋友,只是以名声、志向相识,有分灾共患的义理。现今北海被围,孤穷而无援助,危在旦夕。以您的仁义之名,能救人之急。因此派我冒着利刃,突破重围,万死之中托付于您,希望您可以救存北海。”刘备惊讶地说道:“北海相孔融居然知道世上有刘备!”立即派三千精兵随太史慈去北海救援。黄巾军闻援军至,四散而逃,孔融得以解围。
    据说郡民刘平不服从刘备的治理,曾经唆使刺客前去暗杀他。刘备毫不知情,还对刺客十分礼遇,刺客深受感动,不忍心杀害刘备,便坦露实情离去。《三国志》以“如此深获众人的信望”称赞刘备。
    一日,曹操宴请刘备,对刘备说:“唯独你我是当今的英雄,袁绍根本称不上!”刘备吓了一跳,筷子从手中掉落。此时刚好打雷,刘备便对曹操说:“圣人曾说‘突发的雷声、强烈的大风都会让人改变脸色’真是说得好。一声雷鸣,可以令我变成这样!”
    有一次,刘备与刘表饮酒,去厕所时见自己大腿变粗,想到自己年轻时征战四处,身不离鞍,大腿何时见过赘肉?如今在荆州安逸数年,大腿赘肉渐生,而自己理想未成、国家未平,不禁感伤落泪。
    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诸葛亮于此时提出的《隆中对》成为之后数十年间刘备和蜀汉势力的基本国策。之后刘备常常和他讨论时事,关系日渐亲密。关羽、张飞等感觉受到冷落,都大感不悦。刘备向他们解释道:“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复言。”关羽、张飞等便不再抱怨。
    曹操派遣刺客去刺杀刘备,刺客见到刘备后,就向他侃侃而谈伐魏形势。刺客的计策甚合刘备之意,于是刘备渐渐放松了戒心。刺客乘机靠近刘备,但还没有行事,刚好诸葛亮进来,刺客不由神色失措。洞察入微的诸葛亮因而觉察其不是常人。过了一会儿,刺客借口如厕出去了,不曾提防的刘备对诸葛亮说:“这是一个奇士,足以助君补益。”诸葛亮叹道:“我看那个人色动而神惧,一直低头隐藏着自己的神情,奸形外露,邪心内藏,必是曹氏刺客。”刘备听后,急忙派人去追,但刺客已越墙而逃。
    刘备占据益州后拒绝归还荆州。孙权一面命令吕蒙强行攻取长沙、零陵、桂阳三郡,一面命令鲁肃守巴丘,防备关羽增援。吕蒙陷三郡后,关羽果然南下,被鲁肃堵住。鲁肃以大局为重,为了说服关羽以维持联盟,邀请关羽到约定地点会谈。会谈时,双方各把兵马安排在百步以外,与会者包括关羽与鲁肃,都只佩挂了一把单刀,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单刀赴会”。
    章武元年,刘备称帝,并打算亲自讨伐东吴,以报其当日袭取荆州并擒杀关羽之仇。黄权反对,但刘备不听。同年,刘备出征,并任命黄权为镇北将军,统率江北的军队以防备魏兵偷袭。次年,刘备被东吴将领陆逊击败,蜀军败退,并造成黄权归路断绝,最终黄权带领手下将士投降曹魏。尔后有人向刘备提议处死他的家属,刘备说:“孤负黄权,权不负孤也。”于是如以往一样照顾他的家人。
    孙策发兵攻荆州,以周瑜为中护军,领江夏太守,攻克皖,两人将当地乔公的两位女儿占为己有,孙策对周瑜笑说:“乔公的两个女儿虽然流离,但得我们二人作为女婿,亦可喜欢。”两人的关系更进了一步。
    《江表传》记载,孙权生来方颐大口,目光炯炯有神。孙权出生时,孙坚见他的容貌非常高兴,认为此子将来必有富贵前程。 而《搜神记》则记载吴夫人怀孙策时,梦见月亮飞入怀中,怀孙权时又梦见太阳入怀。孙坚听过夫人的说法后,喜不自胜地断言“日月乃阴阳的精华,是极为富贵的象征”。
    《三国志》记载孙策生前曾评论孙权的能力特质:“举江东之众,决机于两阵之间,与天下争衡,卿不如我。举贤任能,各尽其心,以保江东,我不如卿。”
    孙权很会用人,并且在纳谏方面做得更好,还会认真听取反面意见。同时也很有战略眼光。《三国志》记载吴国大臣对孙权的评价:“提鲁肃于凡品,是其聪也;拔吕蒙于行阵,是其明也;获于禁而不害,是其仁也;取荆州而兵不血刃,是其智也;据三州虎视于天下,是其雄也;屈身于陛下(曹丕),是其略也。”
    某年,孙权率人去庱亭射虎,结果他自己所骑乘的马却被老虎抓伤。慌乱中,孙权用双戟刺向老虎,这才把老虎抓获了。对于这次险情,张昭很是担心,他对孙权说:“为人君者,应该能驾御英雄,驱使群贤。岂能驰逐于原野,骁勇于猛兽?如一旦有危险,恐令天下耻笑。”孙权听后很是感动,他对张昭说:“年少虑事不远,以此惭君。”话虽然如此,孙权还是喜欢冒险射虎。他下令做射虎车,间不置盖,以一人驾驶,而自己在里面射杀老虎,经常有脱群之兽冲犯其车。对此,张昭虽然屡屡苦谏,但每次孙权都是笑而不答。
    有一次,孙权在武昌的临钓台宴请群臣。结果酒宴之上,孙权喝得酩酊大醉,而且借着酒醉,叫人用水泼洒酒席上的诸位大臣,并对众人下达命令:今天饮酒,一定要醉倒在这里不可。张昭站了起来,一言不发地离开酒席准备回府。孙权连忙派人叫他回来,并问道:“今天只不过是一起饮酒取乐罢了,你为什么要发怒?”张昭回答:“过去纣王造了糟丘酒池,作长夜之饮,也是为了取乐,他自己却不认为是坏事。”孙权听了这句话后,面有愧色,于是下令撤了宴席。
    孙权称吴王后,经常大摆酒宴,招待群臣。某次,酒宴快要结束的时候,他亲自起身,向大臣们行酒。可是当孙权走到虞翻面前的时候,虞翻假装喝醉,伏在地上,不理孙权。等到孙权回到座位上之后,虞翻又起身坐下。这让孙权很是愤怒,当即拔出佩剑,要杀了虞翻。当时在座的群臣尽皆不敢上前劝阻,只有刘基上前劝解孙权:“大王在饮酒之后,杀掉有才能的人,是非常不妥当的。即使虞翻有罪,天下人又有谁知道呢?正是因为大王能广招人才,容纳贤士,所以天下有才之人尽皆前来投靠。现在您如果杀了虞翻,毫无疑问就是亲手毁坏了自己的好名声,这样做值得吗?”孙权说:“曹操尚且杀掉了孔融,我为何不能杀虞翻呢?”刘基说:“曹操轻易杀死贤人,天下人都反对他。而大王施行仁义,是与尧舜相比的贤君,怎么可以与曹操相提并论呢?”孙权听了刘基的一番话后,怒气慢慢地消退,虞翻因此免于死罪。后来,孙权又嘱咐手下人:“从今以后,我酒后说要杀人,你们都不要听从。”
    ……
展开
目录
第一卷 几人称孤 
一日,曹操宴请刘备,对刘备说:“唯独你我是当今的英雄,袁绍根本称不上!”刘备吓了一跳,筷子从手中掉落。此时刚好打雷,刘备便对曹操说:“圣人曾说‘突发的雷声、强烈的大风都会让人改变脸色’真是说得好。一声雷鸣,可以令我变成这样!”

第二卷 四海贤士 
诸葛亮在五丈原病逝之后,姜维、魏延、廖化等人怕司马懿探知实情,密令军士雕塑孔明的木雕像置于车上,于退兵时连同前锋军撤退。司马懿等人早就怀疑诸葛亮已逝,但不敢轻举妄动,随军出来看到“孔明”仍好端端地坐在车上,大吃一惊,急令军队回营,蜀汉军因此平安回到成都。

第三卷 飘摇的一统 
贾后命太医制造毒药“巴豆杏子丸”,之后命黄门孙虑带毒药到许昌毒杀司马遹。但司马遹自从被废以后就非常谨慎,为防有人下毒,命人在自己面前煮食,不吃来历不明的食物。孙虑唯有强逼司马遹服毒,趁司马遹如厕时用药杵将其击杀,司马遹死前大声惨叫,叫声在外面也能听到。司马遹享年二十三岁。事后以广陵王礼安葬。同年司马伦依计,以为太子报仇为名讨伐贾后,尽诛贾后集团。“八王之乱”由此始。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