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亡秦密码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3428050
  • 作      者:
    马平安著
  • 出 版 社 :
    中国文史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内容介绍
    《亡秦密码:大秦帝国夭亡之谜》旨在展现大秦帝国从兴起到衰落的历史过程,揭示其倾覆的深层原因。所记的史事侧重于政治与军事,较少涉及经济与思想文化。文笔力求形象生动,简洁流畅,但史事的叙述则力求准确可靠,言之有据,融科学性与可读性于一体,做到雅俗共赏。
展开
精彩书评
    大秦帝国为世界留下了一个“China”的称谓,它创立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宏大业绩,却又在威力无敌登峰造极之时轰然倒塌土崩瓦解,成败得失,千古功过,谁予评说:
    秦始皇虽以一世之雄,并吞六国,统一中原,然比自度扫大漠而灭匈奴,有所未能也,而设边戍以防飘忽无定之游骑,又有不胜其烦也,为一劳永逸之计,奠善于设长城以御之。
    ——孙中山
    
    劝君少骂秦始皇,焚坑事业要商量。祖龙魂死秦犹在,孔学名高实秕糠。百代都行秦政法,十批不是好文章。熟读唐人封建论,莫从子厚返文王。近时百代已然过,春秋战国又登场。莫做六国空嘘叹,中华必出秦始皇。
    ——毛泽东
    
    古代的专制君主,以秦始皇为第一。赢政征服六国之后,销毁全国武器,奴役人民,大筑宫室,焚烧书籍,刻石名山,称颂功德,从武力、文化两方面钳制人民,自以为帝位可传万世。但是,人民苦干法令苛细,负担繁重,尤其楚人义愤填膺,相与激励,说:“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为时不过几年,陈胜、吴广以渔阳戍卒九百人一呼而起,以张楚为号召,全国响应。这个专制王朝便覆亡了。
    ——蒋介石
展开
精彩书摘
    商鞅认为:如果那些搞诡辩、耍聪明的人能得到尊贵,到处游说谋求官职的人能得到委任,只研究文献典籍而有个人名气的人能显赫荣耀,那么,国家就会败亡。在商鞅的眼中,“《诗》、《书》、礼、乐、善、修、仁、廉、辩、慧”为十种“国害”,“国家有了这十种东西,那么君主就无法使民众守卫攻战了。国家用这十种东西来治理,敌人来了必然会丧失国土,敌人不来也必定会贫穷”。因为“那些有才干的人都愿意改行,而致力于学习《诗》、《书》,追随外国势力,弄得好的可以得到显赫的地位,差一点的也可以得到一官半职;那些微不足道的小人物就去经商,搞手工业,都靠这些行当来逃避农耕和作战。上述这两种情况都具备,国家就危险了”。学习儒学的士人对于农战的不利影响是十分巨大的,“从事农战的人有一千个,但如果有一个学习《诗》、《书》而善变智巧的人在那里,那么这一千个人对农战就都会松劲了”。因此,建立单一的意识形态,对于国家强盛是十分必要的。英明的君主应“改革政治而专心致力于农战,清除没有实际效用的东西,遏制那些搞不切实际的学问及从事不正当职业的人,使他们专心于农耕,然后国家才可以富足,而民众的力量才可以集中”。
    5.主张依法治国。
    商鞅认为,法是治国之本,是君主的凭借。“致力于整饬法制的国家就强盛,致力于治理政教的国家就削弱。”实行法治可以避免由于人治造成的随意性和偶然性,使国家按照既定的路线和方向正常运行,保证公正和国家的利益。“对喜爱的人不偏袒,对憎恨的人不伤害,喜爱和厌恶都以法为准,这是政治的最高境界。”法治优于人治,所以,即使圣明的君主和忠诚的大臣也应该遵循法律,“如果有英明的君主、忠诚的大臣生于现代而要统治他们的国家,就不可以片刻忘记法治”。商鞅学派甚至认为法律是万能的,不仅可以禁止人们为奸,甚至认为法律可以成就人的道德。“所谓道义,就是做臣子要忠诚,做儿子要孝顺,年龄长幼之间要有礼节,男女之间要有界限;如果不合乎道义,就是再饿也不苟且吃饭,就是要死也不苟且偷生。这些不过是国家有了法度以后的平常现象。所以圣明的帝王不重视道义而重视法度,法度一定要严明,命令一定要执行,那就足够了。”用法律涵盖人的道德,取代人的道德修养,这是商鞅的一大政治发明。
    商鞅主张轻罪重罚,认为这样才能保障民众奉公守法。主张“实施刑罚的时候,对那些犯轻罪的用重刑,那么,犯轻罪的事就不会发生,犯重罪的事就更无从出现了。这叫做在民众安定的时候去治理他们。实施刑罚的时候,对那些犯重罪的用重刑,对那些犯轻罪的用轻刑,那么,犯轻罪的事就制止不了,犯重罪的事就更无法制止了,这叫做在民众动乱的时候去治理他们。所以,对犯轻罪的人使用重刑,那么,刑罚就会去掉而事情就能办成,国家就会强盛”。商鞅这种“以刑去刑,刑去事成”的思想,对于中国早期国家的法制建设无疑具有一定的意义。
    ……
展开
目录
一、寻踪:偏激秦人五百年
历史的惯性
社会大背景:周秦之变
唯才是举就对吗
秦人性格的优与劣

二、实情:天下并非真一统
幼年赢政之种种谜雾
一个优化方案的遗弃
政流暗涌
逐客事件
横扫六合
为万世开基业
形形色色的政治敌手

三、祸源:成败皆由法家起
早期的法家
商鞅模式与帝国政治
韩非的长短板

四、探迹:千古一帝蜕变记
苦民的铁证:阿房宫与骊山陵
解不开的死结:田租、赋税与徭役
封禅:蜕变的里程碑
尚采不死药,茫然使心哀
焚书:思想统治的极端典型
坑儒:引发的危机

五、异化:并非二世在秉政
还你一个真实的胡亥
揭开赵高身世之谜
博弈皇权
赵高祸国

六、夭亡:一曲未尽国已亡
七、安魂:百代都行秦政法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