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谈一谈地方行政制度。
“中分天下”的楚国,号称“地方五千里,带甲百万”(《史记·楚世家》),对于这么辽阔的土地如何进行统治,它的政治制度特别是地方行政制度是怎样的,这些是必须回答的问题。
西周末年,“熊渠甚得江汉间民和,乃兴兵伐庸、杨粤,至于鄂。熊渠日:我蛮夷也,不与中国之号谥。乃立其长子康为句直王,中子红为鄂王,少子执疵为越章王,皆在江上楚蛮之地”(《史记·楚世家》)。他控制长江中游两岸,也就是江汉平原,实行的是西周的分封制。春秋时期,楚国是所谓五霸之一,实际上秦国仅仅称霸西戎,齐、晋对于楚仅能稍加抑制,宋根本不是对手。顾栋高在《春秋齐楚争霸表叙》中说:“五霸之中,仲尼独许齐桓,然论者谓自桓霸而天下遂不复知有王。吾谓春秋之世之趋于霸,非自桓始也,桓八年楚已合诸侯于沈鹿矣,十一年屈瑕盟式、轸矣。”(《春秋大事表》卷二十六)根据他的统计,“楚在春秋吞并诸侯国四十有二”
吞并了诸侯国之后怎么办呢?即用《史记·楚世家》所说“灭陈而县之”的办法。这个办法从春秋早期就已经开始了,《左传,宣公十二年》有“使改事君,夷于九县”的记载,杜预注日:“楚灭九国以为县,愿得比之。”这九县不论是具体有所指,还是极言其多的意思(有不同说法,姑且不论),都说明春秋时的楚国已有了不少的县,洪亮吉曾作《春秋时以大邑为县始于楚论》(《更生斋文甲集》卷二《春秋十论》),引证了《左传》、《史记》等许多材料。灭诸侯国之后“即县之”这个办法是越来越普遍。
不过,当时县又叫邑,后来,或者为了边防,甚或不是边境的楚国内地,也越来越多地建立城邑了。因为置县的地方必定要修筑城、郭,所以《左传》上这类记载颇多,例如:昭公四年就有“箴尹宜咎城钟离,薳启疆城巢,然丹城州来。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