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亡秦者胡也?--秦帝国的轰然倒下
1.秦人和始皇帝的历史
“亡秦者胡也”这句话可能是中国最有名的谶语了,是被我们的史圣司马迁写在《史记》的,凡是对中国有所了解的,必然听过这句话。故事的梗概大致是这样的:秦始皇一统天下后,可能是因为耳闻目睹他母亲的丑事之故,对那档子事不太感兴趣,饱暖并没有思淫欲,而是思起了得道升仙的高科技。俗话说:上有所好,下必甚焉。秦始皇的身边很快聚集了一批术士,其中有个叫卢生的颇受秦始皇信任,皇帝就让他去海上找长生不老药。长生不老药这种事情,2000多年后的我们也没听说哪个吃过。我们的毛主席说:“天若有情天亦老。”人总有七情六欲,总是免不了要衰老的,权力的控制狂秦始皇当然更不例外。这些方士们有没有什么真本事我们是不知道,不过长生不老药肯定是找不来的。之前有个叫徐福的,搞得声势浩天率3000童男童女东渡大海求访仙人,也如泥牛入海不知所踪。卢生不想跑路,当然也找不来不死药,他在大海上转悠了一圈后,回来禀告秦始皇:“小人碰到仙人啦!不过这个仙人没给我不死药,给了我这样几个字。”秦始皇打开锦书一看,赫然是几个大字:亡秦者胡也!
这几个字究竟真的是仙人给的,或者是卢生编出来忽悠秦始皇的,我没有证据也不敢说。不过从常理来看,显然是忽悠的可能性比较大。不过,老实说,从秦国的起源来看,同中原诸国比起来,其实秦人本来也就跟胡人差不多。关于秦人的源流,司马老先生是这样讲的:颛顼帝有个孙女叫女脩,女脩某天贪吃,掏了燕子窝,吃了个燕子蛋,结果生下儿子大业,此人就是秦人的先祖。大业的后人也风光过,有个叫大费的,帮大禹治过洪水,帮舜帝养过宠物,其间展现了其饲养鸟兽的天赋,舜帝大喜,赐其姓嬴氏。大费的后代继承了祖先的优良基因,商朝的时候替商王驾车,商朝灭亡了,就接着给周王驾车。由此看来,秦人的先祖们都是子承父业,是各朝各代都需要的技术官僚。到了周孝王的时候,周王看这些嬴氏族人确实在调教牲畜方面有些天分,就把其族内的一个叫非子的,封为弼马温,在镐京附近专门给自己养马。说起来,在冷兵器时代弼马温其实是个挺重要的职务,没有马就拉不了战车,战车可是春秋战国时期最重型的武器,所以非同小可。周王也意识到了这一点, 把秦地封给嬴氏,这就是秦人的起源。
秦人所表现出来的驾车、放牧的才能,很明显是其游牧民族出身的铁证,也说明其融入农耕文明的时间很迟。虽然所有被华夏文明归化的民族都要扯上三皇五帝及其亲戚做自己的祖先,但话说回来,连后来的归化匈奴、鲜卑人也都称自己是汉家天子的后代呢,秦人在当时,恐怕也是属于归化的胡人一类。
就这样,秦人跟周天子做了邻居。俗话说得好,远亲不如近邻,周国边境屡被西边游牧民族西戎骚扰,都是秦人出死力保家卫国。尤其是周幽王“烽火戏诸侯”以后,山东的周天子的远亲们更是懒得东奔西跑地护驾,终于导致镐京陷于蛮族之手,周王被迫东迁洛邑,一路上又是秦襄公领兵护送周王东迁,这就是东周的开始。感激之下,周平王大手一挥:“秦人要是把赶走西戎,西边的土地就全归秦国啦!”当然,周平王许的是空头支票,西戎猖獗,连周天子都无可奈何东躲西藏,小小的秦国又什么能耐赶走他们呢?就这样,周天子颠沛流离跑到了洛邑继续当他的天子,忠心耿耿的秦人被丢弃在了“沦陷区”,独自面对西戎的铁蹄,开始了长期抗战。
从此,秦人被山东诸国遗忘了几百年。山东的诸侯们乱伦的乱伦,杀子的杀子,过得那叫一塌糊涂,孔圣人也哀叹礼崩乐坏。不过,秦人却没有闲着,他们励精图治,整顿军备,学习周朝的礼仪制度,公元前756年,秦人开始用三牲祭祀天地,公元前753年,秦国开始设史官记录本国历史,秦国人从此才有了自己正儿八经的信史,要不然,要知道自己祖宗都干过啥还得翻人家的族谱找去,颇有点说不出口。公元前750年,秦文公征讨西戎大获全胜,收复了周人丢失的大片土地。周朝的遗民们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盼来了解放军,虽然这个解放军也是半个蛮夷,不过终归是受了周礼归化的蛮夷,胜过茹毛饮血的西戎。周朝遗民纷纷投靠秦政府,从此以后,秦国不论是军事上、文化上、制度上都开始更像个正儿八经的周朝大诸侯国了。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