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荷兰汉学史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7739879
  • 作      者:
    熊文华著
  • 出 版 社 :
    学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内容介绍
      熊文华,961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1961-1964年在北京外语学院(今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系进修。1973-1975年留学英国。1964年起在北京语言大学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汉英语言文化对比、翻译理论研究及国际汉学研究。曾执教于英国威斯敏斯特大学四年。先后在约旦哈希姆王国约旦大学、荷兰莱顿大学和新加坡迈新机构讲学多年。译著和专著有《实用汉语参考语法》《汉英应用对比概论》《(英汉翻译教程——理论与实践)》《(英汉翻译教程(第1分册)》《英国汉学史》等。合作翻译文学作品、撰写对比理论和编译工具书有《(他们》《(实用汉英小词典》《传神的一举一动》《(汉英对比语法集》,此外还发表论文、小说、散文和影视作品百余篇。
展开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荷兰汉学的生成背景及其发端
一、大航海时代两个伟大文明之间的接触
二、荷兰汉学是殖民时期的产物
三、茶文化与早期荷兰汉学研究选题
四、瓷文化与早期中荷文化交流

第二章 荷兰汉学从精英文化到务实性研究的进程
一、荷兰汉学家心目中的家谱
二、莱顿大学见证了荷兰汉学的发展
三、通过译介赋予中国文学新的美学价值和学科生命
四、中国历史是荷兰汉学研究的主流学科
五、荷兰的中国社会学研究与多元并立理念
六、荷兰对佛教、道教和中国民间宗教的研究
七、功利性和实用性语境中的荷兰当代汉学研究

第三章 荷兰汉学的阶段特征及汉学家往事综述
一、荷兰殖民时期的中华文化研究(17世纪初至19世纪中叶)
(一)首部《汉一拉一荷辞典》的编撰者赫尔聂斯
(二)尼乌霍夫如何表现风情画内外之中国
(三)福修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感悟
(四)范罢览的中国情结
(五)研究中国北方历史和地理的专家维特森
(六)塞缪尔范德帕特的西藏研究
(七)中国文物收藏家鲁瓦耶
(八)莱顿大学首任汉语讲座教授约瑟夫霍夫曼
二、后殖民语境下的荷兰汉学研究(1851年至1968年)
(一)博古通令的汉学家薛力赫
(二)高延在中国民间宗教和民俗学研究方面的非凡造诣
(三)包雷对《道德经》研究倾注的满腔热情
(四)戴闻达:从汉文通事到汉学大家
(五)何四维在译注秦汉法典残简方面的贡献
(六)以创作仿狄公案小说闻名汉学界的高罗佩
(七)潜心研究中国戏曲和道教的龙彼得
(八)汉学文献管理专家马大任
(九)中国文学翻译家和评论家约恩克
(十)通过传教史研究文化互动机制的许理和
三、转型时期的荷兰汉学研究(1969年至1999年)
(一)以研究中国道教蜚声国际汉学界的施舟人
(二)莱顿大学应用语言学教授粱兆兵
(三)杂剧、小说和翻译专家伊维德
(四)社会经济史学专家弗美尔
(五)潜心研究中共党史和华人迁移史3心年的班国瑞
(六)研究全球一体化对东亚影响的拉特克
(七)中国十四行诗和悲情诗的知音汉乐逸
(八)欧亚交流史和华人史专家包乐史
(九)集汉学史和社会经济学史研究之大成者宋汉理
四、多元价值观视野中的荷兰当代汉学研究(21世纪至今)
(一)热心中国社会发展和党史研究的赛奇一
(二)长期从事海外华人和党校干训研究的彭轲
(三)视宣传招贴画为研究中国发展重要资源的田思
(四)研究中国历史、政治学和思想史的施耐德
(五)柯雷对中国当代诗歌的考察、研究和思考
(六)从时比和应用角度研究现代汉语的司马翎
(七)从文本和语境角度研究中国现代诗歌的贺麦晓

第四章 荷兰汉学的体系、趋向和机制的普世价值
一、荷兰汉学的理论体系定位
二、从选题变化看荷兰汉学研究的华丽转型
三、荷兰汉学研究的区域化、团队化和专业化机制
四、国际化、多元化和本土化视阈中的荷兰汉学研究
五、荷兰汉学研究与中国形象
六、面向2l世纪的荷兰当代汉学研究
(一)汉学研究的回顾和总结思路与咨询和预警功能
(二)汉学研究的立场选择:本国中心论、中国中心论和欧洲中心论
(三)汉学资源的主流和非主流学科与中心话语权
(四)汉学研究取向与语言学、历史学、社会学和文化学结合的演变历程
(五)从汉学现代性和新儒学看后续研究的机遇和挑战
附录一 参考文献
附录二 汉英人名对照表
附录三 汉英术语对照表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