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古代中国的图像长卷:资治通鉴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1008671
  • 作      者:
    司马光原著
  • 出 版 社 :
    海豚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编辑推荐
    《古代中国的图像长卷:资治通鉴》历史工作者的思虑与用心,往往决定了我们所见到的过去,将会呈现出一幅怎样的面貌与图像。幸得司马光与他的编撰团队,我们感受到了,“白帝孤”时诸葛亮眼泪的温度,或者西晋末代贵族仪表楚楚具有什么力量。而同样精彩的是,注释者偶尔的感触,随手所写下几个字或一二行注文,却往往成为了我们进入历史世界的路标。照着路标走,将会看到过去世界中许多美好的、哀伤的、精彩的人与事。这些情景产生撼动人的力量,把我们的情志修养带向更高的境界,形塑成明日理想社会的好公民。
展开
作者简介
    张元,台湾清华大学荣誉教授,国立台湾大学历史系兼任教授。着有《谈历史话教学》、《简明中国历史》(合着)以及高中历史教科书多种。
    谢祖华,英国普利茅斯大学平面设计系毕业。专业插画家。爱书人、摄影迷。绘有《风岛飞起来了》、《我爱蓝树林》、《红瓦房》、英译本《橘子红了》等书。
展开
内容介绍
    《古代中国的图像长卷:资治通鉴》简称「通鉴」,是北宋司马光所主编的一本长篇编年体史书。「编年体」这种按照时序一年接着一年写下来的史书,可以让读者对历史有一个整体的认识,效果超过《史记》、《汉书》之类的纪传体。而「编年体」的典范,就是《左传》。司马光认为应该接续《左传》,编写一套上自战国,下至五代,一年接着一年的编年体史书,让我们看到过去的事件,宛如一幕又一幕的展现,其中有逐渐兴盛的气势,也有衰败下场的过程。
    导读者张元教授告诉我们《资治通鉴》的编辑团队是如何从众多的史料选出他们认为可信、认为应该纳入《资治通鉴》的历史片段──要怎样选取重点,要摘录哪几句话,用怎样的文字陈述等。另外张教授亦强调胡三省是如何解读及注解《资治通鉴》。任何史书上的文字,都有立场、观点和关怀,都是一种「解释」,而不是过去发生事情的真相表述。当然,不同的解释之中,也有高下优劣之分,我们在阅读时需要细加辨析。读史的人不能不发挥想象力,遥想当时情景,进入人们心中,这样我们才可以知道得多一点、深一点。胡三省的做法,就是很好的示范。
展开
精彩书摘
    我们常常会有一个想法,想回到过去,去看看那已经逝去的岁月。我们想乘坐科幻小说中的机器,穿越时光隧道,回到那几十年前、几百年前甚至几千年前,去看看当时的情景。我们知道,这个机器只存在于科幻小说之中,时光隧道只不过是人们的一种幻想而已。然而,过去对于我们却有着恒久的吸引力,我们总觉得“今天”既是从“过去”演变发展而来,我们总不能对过去一无所知;反过来说,只有知道那已经消逝的过去,我们才能理解今天,也多了一点展望明天的依据。
    过去已经不存在了,却未全然消失,它留下了一些片段,一些剪影,以及一些实实在在的物件。文字是语言的记录,也是事情的载体,只要这些事情值得记载,文字就显现了它的功能。于是,这些所谓“史书”上的文字记载,就成为我们认识“过去”的主要凭借了。所以,我们今天知道的“过去”,不完全是那真正发生过的事情,而是经过存留、选择、改写,方才记载下来的“历史”。
    每一个时代,都产生了许许多多的文字记录,也都流传着许许多多的事件情节,哪些要记下来,哪些可以舍弃,需要仔细斟酌;值得保留的这些,如何处理,要怎样选取重点,要摘录哪几句话,用怎样的文字陈述,也需要好好想过。历史工作者的思虑与用心,往往决定了我们所见到的过去,将会呈现出一幅怎样的面貌与图像。
    追求理想的时代
    《资治通鉴》成书于北宋中期。时代的特色与氛围,往往决定了这个时期著作的性格与气质。那么,北宋是一个怎样的时代呢?中国历史上,宋代的出现,结束了整个中古时代,开启了崭新的局面。新的时代,门阀世族消融了,法律上不再有良贱之分,人们基本平等;而且,富贵不传三代,通过科举考试,任何读书人都有机会进入社会的上层。另一方面,各种物品的生产较前增加很多,工商发达,经济繁荣,人口增加,城市兴起,处处呈现出富裕热闹的景象。在这样的背景下,人们的想法当然也与前代有着很大的不同,特别是在开国的一段时间之后,几十年的和平安定,涵育出一股新风气,一种强调既然读书,就要负起责任的新观念。范仲淹在秀才时,就觉得应该负起天下的责任,所谓士当“以天下为己任”。以天下为己任不是一句新的语词,我们在史书上经常读到,但都是朝廷宰相等重臣说的,他们当然要负起天下国家的大任;范仲淹只是一介书生,就说应该负起天下兴亡的责任,这是过去从未见过的,同一时期的读书人,如胡瑗、石介等人的表现中,我们看到同样的心态。一个新时代的特有气氛,就在范仲淹的一句话中呼唤出来了,这就是钱穆在《国史大纲》中所说的“读书人的自觉精神”。
    读书人,读什么书?读圣贤的书,也就是儒家的经典。读着读着,穿过表面的文字,稍稍懂得书中的义理,竟然发觉与身旁所见所闻,有着如此巨大的落差,怎么办呢?把我们从经典中读到的道理,在实际事物上加以呈现,这正是读书的目的所在,也是读书人的责任所在。读《易经》,了解宇宙自然、万事万物的基本道理;读《春秋》,明白人群国家、政治社会的基本原则。从这里开始,大家进一步、深一层地不断探究,理解愈来愈透彻,意境愈来愈高明,新的概念形成了,新的学说出现了。另一方面,过去不谈的“夷夏之防”,今天不能不谈;过去对中央和朝廷的漠然态度,也应该予以调整,不妨打出“尊王”的旗帜,重新肯定。比起上古、三代,那个典籍中的理想世界、黄金时代,唐代真是治日少、乱日多,是不值得学习的。另外,佛教这个外来的宗教,居然长期盘踞人心,成为人们立身处世的指导,真是儒者的奇耻大辱,我们一定要把这个最重要的阵地夺回来,让圣贤的理念成为社会大众的生活指针。
    过去的世界呢?上古、三代之外,我们知道多少呢?其实不多,大家读《史记》、《汉书》,主要欣赏并学习文章中那宏伟的气势,美丽的辞藻;读两唐书,在于看看辉煌一时的大唐帝国,是怎样衰败的,是外患、宦官,还是女主?其他呢?所知十分有限了。在这样的一个事事追求理想的时代氛围中,人们不能对过去的世界有一个完整的认识,怎么说都是有待弥补的缺陷。 
    ……
展开
目录
02 他们这么说这本书
04 与作者相关的一些人
06 这本书的历史背景
08 这位作者的事情
10 这本书要你去旅行的地方
13 导读 张元
61 千年一瞬 谢祖华
79 原典选读 司马光原著
132 这本书的谱系
134 延伸的书、音乐、影像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