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民族复兴是内生与外铄积极互动的成果 中华民族的复兴,是外铄催化内生,内生同化外铄,内生与外铄积 极互动的产物。 中华民族的复兴,是在西方列强大规模入侵,给中国造成严重威胁 与空前危机的刺激下开始起步的。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中华民族复 兴属于所谓“外铄”型。但中华民族复兴的真正开始,是由“外铄”引发 的“内生”。 先是西方国家的机器生产、科学技术,西方国家所主导的世界市 场,然后是西方各国的经济与政治制度,刺激了最先与西方国家打交道 的中国官僚和士人,以及商人、买办,他们想过将英国模式、沙皇俄国模 式、普鲁士模式、日本模式移植到中国,也想过将法国模式、美国模式移 植到中国,希望走西方这些国家走过并取得成功的资本主义道路。 然而,这些移植虽然或多或少取得了一些成效,却又引发了中国极 为激烈的新的社会冲突,引发了中国社会下层民众特别是广大农民的 激烈反弹。这是因为“西化”道路本质上就是剥夺农民和广大殖民地 人民,而当时的中国自身就处于列强共同奴役之下,资本原始积累和资 本集聚积累的负担全部落在本国农民身上,广大农民迅速破产,却又无 法在现代工业、现代城市、现代市场中找寻到新的出路,分享现代文明 的成果。因此,西方勃兴的社会主义、无政府主义、民粹主义等种种激 烈批判资本主义的思潮,在20世纪初的中国赢得了强烈的共鸣。 在十月革命刺激下,不少志士仁人转而学习苏联,希望走苏式社会 主义道路。走这一条道路,确实取得过成效。但“苏化”道路,就迅速 实现工业化而言,本质上其实也是依靠剥夺农民,通过剥夺农民和其他 劳动者对于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的支配权,以及他们对生产、产品流 通、产品分配的自主权,乃至若干人身自由权利,完成资本的原始积累 和后续的高积累,实现对劳动力流动的全面控制,将土地红利、资源红 利、资本红利、人口红利都控制在国家手中。这条道路使广大农民和其 他劳动者付出了沉重代价,因遭遇到亿万农民和其他劳动者各种形式 的抗拒而最终难以持续。 孙中山有着极为宏大的世界眼光,一直如饥似渴地谋求从西方各 国寻找到有益于中国振兴的成功经验,但他自始至终立足于中国的实 际需求,坚守中国自身的主体性。他是提出“以世界之资本主义成就 中国之社会主义”的第一人,同时,很早就已提出“平均地权”、“耕者有 其田”,要求将中国振兴和满足中国最广大的农民利益紧密结合起来。 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践中,具有同样宏大的世界眼光和开 放心态,同时,根据中国农民是小农经济的农民这一最基本的国情,将 工作重心放在发动广大农民进行以平分土地为核心的土地革命,努力 让他们直接享有中国崛起的成果,从而赢得了广大农民对这一革命的 热情拥护和积极支持。同时,中国共产党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还特 别注重联合所有立志为振兴中华而奋斗的社会力量,这是新民主主义 革命取得辉煌胜利的根本保证。 新中国建立后,一度师法苏联,走过了一段曲折的路。在改革开放 中,中国非常自觉地努力吸收世界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各种优秀成 果来充实自己,以中国自身为主体,建立了与世界空前广泛而密切的联 系。在这一过程中,由于广大农民重新获得了对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 的自主支配权,农田和农村基础设施提高到了一个全新的水平,农村资 本市场、技术市场、人才市场、信息市场、产品市场得到了相当程度的发 育,传统农业经济开始全方位地向现代农业经济转变。农民有了前所 未有的机会学习现代科学文化知识,掌握现代经营管理能力,培育现代 精神、现代理念、现代素质。中华民族复兴的独创性与时代性,在广大 农民和全体劳动者成为中国崛起的最大得益者,成为中华民族复兴最 强大的内在动力这一点上,得到了最集中的表现。同时,在改革开放 中,广大知识分子及其他所有社会成员的聪明才智都获得充分发挥的 空前机遇,他们在中华民族复兴中发挥了先锋和骨干的作用。 中华民族复兴发端于外铄,而之所以能够成就于内生,成就于内生 同化外铄,内生与外铄形成积极互动,其深刻的根源,就是中华民族复 兴有着历久弥新的中华文明为其基础。P4-6
展开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副主任、中国史学会副会长 李捷
姜义华教授的这本书值得所有关心中国命运的人来认真品读。姜教授对中国崛起背后的文明根柢进行了详尽的分析,揭示了这样一个简单而又深刻的道理:一旦我们脱离中华文明的根柢,我们就要遭受挫折,而在中华文明根柢基础之上进行探索和创新,我们就能成功。这个结论对于中国崛起的方式和方向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中华文明无疑是中国模式超越西方模式的最大精神财富和智力资源。
——日内瓦外交与国际关系学院教授、《中国震撼》作者 张维为
寻求民族传统与精神的现代价值和意义是实现民族复兴的根本所在。不论对个人,还是对民族来说,只有充分认识到自己从何而来,走向何方,才能真正把握自己。这就需要自省与反思。只有不断自省与反思的民族才是有生命力的民族。本书正是这种自省与反思的思想成果,其价值不仅在于学术,更重要的在于启示人们:中华民族不能仅仅从他者来认识自己,重要的是要从自身来认识和把握自己,在自省中自觉,在反思中自信。这正是中华民族复兴的精神根柢所在。
——复旦大学副校长、政治学系教授 林尚立
姜义华教授的这本大书,所展现的是一位著名历史学家历经半个世纪的深邃思考,穿越古今,融会中西,气势恢弘,力透纸背。他从中华文明的历史深层所提炼的若干大问题,既是处于十字路口的中国之现实抉择,也将为人类的普遍困境提供东方的智慧。
——华东师范大学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历史系教授 许纪霖